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
患有牙齿疾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在这些患者中很多牙齿需要拔除
可是不少患者认为身体有病不能拔牙
其实这些患者并非不能拔牙
而是要在积极控制疾病的基础上安全拔牙
如何在最安全的情况下帮助老年患者拔除隐患呢?
下面我们就请
无锡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江毅主任
以及修复科的薛强主任两位老师
来为我们解答相关问题。
老年人拔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老年患者因为时间长了以后,口腔问题都比较复杂,所以老年患者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都建议他到口腔医院的三楼的修复科,先会给老年患者拍一个全口的全景片,通过片子和结合口腔临床检查,可以把老年患者口腔中的问题暴露的很清楚,接着修复科可以制定一个患者口腔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确定哪些牙齿要除,哪些牙齿需要治疗,哪些牙齿需要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还有哪些牙齿需要正畸,通过这些给老年患者制定一个良好的修复方案,最终为修复效果得出一个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老年人的牙齿到了什么地步必须要拔除的?
1.常见老年患者的残根和残冠
因为有些时候蛀牙蛀特别深了以后到牙龈底下,这些残根残冠又加上长时间的不治疗,所以会影响我们的一些咀嚼功能,影响美观。
2.过度松动的牙齿
比如说三度松动牙齿,在口内前后左右甚至上下都有松动的牙齿也是建议拔除的。
3.蛀牙蛀得特别厉害的
不管根管治疗也好,其他治疗也好,一些常见的手段对它不起作用了,那这样的牙齿也要拔掉。
4.将来可能对修复有影响的一些牙齿
比如说牙齿过度伸长的又没有功能,还有牙齿过度扭转的、对我们将来一些义齿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困扰,这类牙齿也也建议拔除。
如果不拔除会有哪些隐患?
1.影响咀嚼,造成牙齿的功能减退,吃都吃不好
2.影响美观
3.影响发音
4.造成黏膜损伤
5.还有一些研究报道:有时候口腔内局部会影响到我们一些全身的隐患,比如说心血管的疾病等等都会有一些影响。
如果患者心血管不好、心脏不好或者有高血压等一些疾病的话,是不是影响拔牙?
拔牙本身是一个创伤性的治疗,在拔牙之前医患之间一定要沟通好,首先是患者对自身的负责,同时也要跟医生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 、心脏还有一些系统性的,是否有疾患的既往史,同时医生在拔牙之前、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也应该仔细的询问患者这些情况,以达到一种医患之间的配合,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目前口腔医院专门为心脑血管病人设置了一个特色项目:心电监护下拔牙。
什么是心电监护拔牙?
心电监护拔牙是指在拔牙手术中使用先进的心电监护设备,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全程监控,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使拔牙手术在患者可承受的心血管负荷下进行。术中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医生可以立刻中断手术,并及时给予心血管方面的救治,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什么要在心电监护下拔牙?
拔牙毕竟是属于微创手术,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或多或少会紧张,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可能会因拔牙而使病情加重,风险加大,导致心率波动,血压上升,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严重者可引起脑溢血,心绞痛,心衰,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在拔牙时医生需借助心脏监护仪,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以防在拔牙中出现紧急情况,让拔牙更安全,让彼此更安心。
如何在心电监护下拔牙?
首先先由心内科医生做一个评估,在心内科医生评估下觉得可实施拔牙手术,再和口腔外科医生配合交流,由口腔外科医生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 、合理的 、舒适化的治疗方案,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之后,再实施拔牙手术。拔完牙以后,还要再做一次生命体征的评估,同时让患者最好在候诊区等半个小时,做了检查并且一切正常,才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离开医院,后面还要做医患的回访来了解患者拔完牙以后的一些正常的身体状况,是否恢复到拔牙前, 如果有特殊的情况,还建议他去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老年人拔完牙,牙的问题是解决了,可牙多了一个窟窿 ,以后怎么办?
牙齿拔除以后,需要进行修复, 一般情况下拔完牙齿三个月以后等牙床窟窿长好,就可以进行永久修复,但是有时候如果窟窿缺损在门牙区、 前牙区,张嘴的时候特别不美观,那可以在拔牙的时候给患者做一个临时的即刻义齿,等到三四个月在牙床条件有变化之后,再换一副活动牙或者换一个种植修复或固定修复来解决缺牙问题。整个修复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缺牙条件、根据患者的口腔条件 、牙齿剩余牙齿的条件,有传统的固定义齿、传统的活动义齿,还有传统的全口义齿,除了这些,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新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以及全口咬合重建,甚至是现在很常见的一些种植修复都可以来解决拔完牙以后的修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