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农业食品业资金缺口8000亿美元 中国机遇巨大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1月27日报道称,近日发布的《亚洲粮食挑战报告》指出,亚洲需要在未来10年再投资8000亿美元才能生产更多粮食,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而这部分投资中大约一半可能流向中国。这份报告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荷兰合作银行和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编纂。

报告指出,未来十年亚洲粮食自足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粮食短缺问题将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统计数据,进入本世纪以来,亚洲粮食进口数量在不断攀升,目前的粮食净进口量比上世纪增加了3倍,现在每年的进口量约为2.2亿吨。亚洲粮食进口量虽然屡创新高,但仍有约4.68亿人的饮食状况属于营养不足。

报告认为随着亚洲人口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将显著增强。未来10年,世界65%的中等收入以上人口将集中在亚洲,人们在食物上的花费将从现在4万亿美元增加到8万多亿美元,粮食短缺问题将进一步突出。

挑战带来机遇。斯金纳是普华永道亚太区交易服务战略与运营管理主管合伙人。他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财经论坛”节目上说,未来10年亚洲农业食品业有8000亿美元的投资缺口需要得到填补。他还说,技术和创新将尤为关键。

这份报告称,这部分投资中大约一半可能流向中国。

淡马锡的阿努杰·马赫什瓦里在媒体预览会上说:“亚洲农业食品业最大的机遇很可能在中国。”他还说,这是因为中国已存在使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农业企业。例如,总部设在深圳的某创新公司制造的农用无人机可喷洒杀虫剂和肥料,还能找到病虫害蔓延的源头。根据从事无人机行业分析的美国“天空逻辑”研究公司的数据,2018年,这家中国科技公司占据了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

亚洲农业食品业资金缺口8000亿美元 中国机遇巨大

报告作者们说,这就是为什么深圳、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可能成为潜在的农业食品创新中心的原因。报告称,这些地方拥有农业食品产业经验、有利于初创企业的高效监管环境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整体而言,它们必将推动这一行业内的创新和投资。

作为潜在农业食品创新中心被提到的还包括新加坡和印度班加罗尔。报告说:“或许有朝一日,消费者会因为一种食品上带有新加坡或班加罗尔的认证印戳而选择它(并为其支付更多费用)。‘采用新加坡技术生产’今后几年可能会成为东南亚食品可信赖的地区性标志。”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