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12月14日,自媒体“漂移神父”于微信公众号发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质疑美团对外卖会员“杀熟”,称开通美团会员后,用美团外卖点餐,配送费反而上涨。17日,“美团被曝杀熟外卖会员”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十位。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12月17日下午5时,美团对此事发表回应,称文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配送费预估不准,正进行改进。文中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

此事引发多方媒体关注,“大数据杀熟”问题再次摊开在大众面前。

用户曝出平台“割韭菜

12月14日,自媒体“漂移神父”于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一文,文章指出,作者常点外卖的一家驴肉火烧,配送价格从未超过3元,但在充了美团会员后,配送费竟变为6元。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在确认了非配送高峰期算法问题后,作者再次登录非会员账号进行确认,发现了两个账号在相同时间的配送费分别为6元和2元,便就此事向客服讨要说法,几经沟通,分别得到了“向上汇报”和“十元补偿红包”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客服交流、等待回复的间隙,作者经再次确认发现,会员页面的6元配送费变为4元,三天后再次登录,会员与非会员的页面仍分别是4元和2元。

17日,此文登上热搜,诸多网友也纷纷诉说类似遭遇,包括“新会员费用低,老会员只有低价券”“同时同地不同标价”“用券后外卖分量减小”“不买准时宝就会超时”“会员满减金额比非会员低”等现象。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除了消费者,也有餐饮行业人士现身说事,在文章评论中称美团及类似外卖平台“两头割韭菜”、“活动猫腻多”。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定位功能存在偏差?

事件不断发酵,备受议论的主角美团于17日下午发布了针对这一问题的说明。说明中提到,此文章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地使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其实际位置产生了偏差,导致配送费预估不准。“在实际下单时,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其实在美团尚未回应前,已有网友提出配送费差异可能来自定位问题,文章中的会员与非会员截图中,显示的配送时长并不同。会员截图页面显示配送时间为55分钟,下方收取配送费的显示栏也显示了“全城送”,配送费更高是正常的,或许是文章作者定位出现偏差所致。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不过,即便这篇文章提供的截图信息配送费差异确实来自定位问题,从大部分网友的反应来看,似乎并不对美团这一说法买账,并称其“毫无道歉之意”、“吃相难看”。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也有自媒体评价:定位作为美团外卖的基础功能,存在和价格关联的明显缺陷而未被平台重视,反而要消费者来承担损失。这个理由难平众怒。

倡导诚信无价

18日,@漂移神父在新浪微博中回应此事,称写文曝光事实只是看不惯这种畸形的平台运营模式。“在此对美团市值蒸发400亿也深表歉意,可是你还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不仅如此,《南方日报》记者在就此事向当事人“漂移神父”求证时,当事人表示12月9日至11日,他拿了三部不同的手机来测试会员和非会员在同一家店的配送费,发现依然存在差异。发帖后,平台相关负责人联系了他,“他们说我的手机定位不准,下单地址和选择的配送地址有一定偏差,但这个说法我没办法接受。为什么偏偏是开通会员的手机出现偏差,配送费显示是4元或6元,而没开通会员的两个手机却显示配送费都是2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后,记者也通过两个正常使用的会员账号与非会员账号在13家店点外卖进行价格对比,并没有发现所说的情况。如此看来,这一现象究竟是文章曝光后定位缓存问题已解决还是其他原因,似乎已无从查证。

此事也引来新华网的关注,18日下午,新华网在新浪微博发布评论《“大数据杀熟”问题:不顾吃相,要改!》,文中指出:君子爱财,需取之有道。透支消费者信任无异于杀鸡取卵,漠视消费者权益就等于自毁前程。互联网不能变成收割商家、用户的“天罗地网”。

“但互联网时代,海量数据和数字技术赋予了企业更敏锐的洞察力,别只盯着那一两块钱,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是民生。不管是技术疏漏还是大数据瑕疵,该改的要改。诚信无价,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长远点,你们的征途应是星辰大海。”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杀熟”成潜规则,监管已投入关注

如今,“付费会员”的形式已不新鲜,除了外卖平台,旅游、电商及视频网站等均已加入并大力推广,然而在多年的实践中,消费者慢慢发现,“会员抢先看”只能“部分抢先看”,“会员免广告”免不了所有广告,“会员优惠”的折扣甚至没有普通用户大,还有会员权益前后不一等情况。

自2018年携程大数据杀熟事件之后,众多在线旅游平台和互联网企业被曝出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被评为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

同样的商品,却在不同人的手机上显示不同价格,价格一样了,又给两人不同金额的优惠,想要更换平台,却也没剩下多少选择。有人称此为“滥用垄断地位看人下菜碟”。

其实对于类似事件,已有监管部门涉入管理,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到“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是国内首次针对大数据杀熟出台相关法规,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目的是为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愈演愈烈的垄断行为,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中的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基于大数据对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是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美团被指“大数据杀熟”,上热搜!

但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有几家企业成为垄断巨头,对于“大数据杀熟”,虽然监管已投入关注,但效果仍需时间考量,对于类似企业行为,只能引用网友的一则评论:“诚信无价,但如果失去了就会一文不值”。

排行榜

  • 日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