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浙江大学和拼多多共同举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支持的“2025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
经过近三小时线下路演环节的激烈比拼,最终,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凭借其设计的禽业安全用水创新方案,一举斩获大赛金奖;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研发的AI养猪方案,以其完善的产品设计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拿下银奖;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瞄准温室番茄等高附加价值作物,设计的植物生长预警监测方案获得铜奖。
全球农创客大赛是粮农组织与浙江大学共同发起创立的面向全球青年的农业科创活动,如今已经成长为粮农组织系统的旗舰项目,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力量,鼓励青年以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农业与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自2020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五届,拼多多也连续五年投入支持并参与其中。
本届大赛规模空前,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项目申请数量和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通过线上初选,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中国、泰国、哥伦比亚、匈牙利和美国的9个青年主导创新解决方案成功晋级决赛。决赛前三名会获得由拼多多资助的“项目推进种子资金”,其中金银奖团队的负责人,还将受邀参加在罗马举行的2025年粮农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农业科创成果。
▲ 决赛开幕式上,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致辞。傅俊豪|摄
“当前,气候变暖、资源减少等挑战威胁着数百万小农户和农村社区的生计,而青年主导的创新方案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表示,粮农组织未来将继续与浙江大学、拼多多等伙伴深度合作,推动创新方案从地方试点走向全球落地,助力实现“提升气候韧性、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的目标。
“青年、农业、创新”成大赛最鲜明底色
探索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本届大赛的核心议题,也受到全球青年创业者和农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 获得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金奖的SafeSip团队代表赛后合影留念。傅俊豪|摄
获得本届大赛金奖的SafeSip团队聚焦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七国的禽类饮水安全问题,推出了“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这片水生病原体致家禽死亡率高达58%的区域,小农户只要想检测水中病原体含量或是净化家禽用水,可以插卡接入数字系统,“即用即付”。试点阶段,使用该方案的家禽传染病下降67%、死亡率降低58%。
为了让更多小农户用上这套方案,团队采用了更环保、经济的太阳能物联网技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系统亦可实时监测、提前预警。据团队负责人Faith Sebastian Kuya介绍,该方案月订购价仅6美元,小农户使用4.5个月就能回本。
SafeSip团队以精准的家禽饮水卫生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了东非禽业的韧性,将本届大赛金奖收入囊中。在这个只有6名成员、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团队看来,得奖是一份意外的惊喜。颁奖典礼现场,Faith Sebastian Kuya激动落泪,“能闯进决赛已经非常意外,我们完全没想到还能拿金奖,这简直是个奇迹!给了我们团队巨大的信心和鼓励。”
▲ 现场路演环节,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代表介绍项目。傅俊豪|摄
取得本届大赛银奖的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整体更加年轻态。全部10名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用队长胡义勇的话说,“我们是敢用少年大将军。”
自2022年12月组建以来,团队收集、处理20多万条猪养殖数据后,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听声辨病”,通过猪的深咳、浅咳、干咳等声音,判断猪的健康状况,可提前7天预警猪呼吸道疾病。
除了听声辨病,团队还开发出一套24小时不间断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装备,用以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时捕捉猪只体温、采食、运动等细微变化,及时识别发热、咳嗽等异常并推送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劳动效率,目前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一年可以饲养1万头猪。胡义勇表示,“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让养猪工人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工作,受人尊重。”
▲ 现场路演环节,美国PlantPulse Patch 项目负责人向观众讲解其技术模型。傅俊豪|摄
来自美国的PlantPulse Patch团队同样将研究聚焦在了农业生产领域,为封闭环境中的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植物级早期预警系统”。团队将纳米材料 VOC 传感器贴在叶片附近,实时捕捉植物在染病前释放的极微量气体,并结合AI模型在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从而帮助降低病虫害。
据悉,系统可实现无创、连续监测,填补了现有环境传感器与滞后 PCR 检测之间的空白,预计可将病害损失降低50%,全球年损失减少超1000亿美元。首批产品将服务 CEA 番茄温室,后续扩展至其他温室作物及露地栽培,并通过低成本版本惠及资源受限的小农户。
“本届大赛评委意见高度一致,我们一直在寻找兼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项目,真正做到让更多地区的小农户受益。”本届大赛评委、筹备小组负责人、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在点评赛事时表示,“SafeSip团队从方案设计理念到监测处理技术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服务对象上体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因此荣获金奖。银奖和铜奖方案则在商业模式上更为成熟,我们也期待优秀方案能尽快落地,走向更广泛的应用。”
除获奖方案外,其他队伍的方案也聚焦以新兴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为全球农业与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例如,匈牙利团队借助高空智能气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田灌溉、病虫害及野生动物侵害等情况的低成本实时观测;乌干达团队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有效支持农田灌溉及冷链仓储运营;泰国团队则结合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秸秆焚烧风险的精准预测与预警。
拼多多持续加码农研“最初一公里”
“本届大赛在赛事规模、主题高度、主办阵容上都展示出了突破性。”卫龙宝表示,本届大赛收到来自97个国家的项目方案,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全球六大洲,其中八成以上来自非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大赛主题深度契合联合国数字契约与粮农组织的科学与创新战略,引发国际广泛关注。
他还强调,“由名校、名企携手国际组织搭建起来的助力青年主导的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平台,必将会鼓励更多农村青年、妇女投身农业科创事业,为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食物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生态。”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在致辞中表示,自学校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特别是联合举办农创客大赛以来,双方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同激发了全球青年的创新活力,推动了农业食物系统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大赛,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创新理念和技术正在改变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这些创新和奉献将成为改变农业食物系统未来的种子,让全球农业食物体系更具韧性。”
▲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为大赛致辞。傅俊豪|摄
“特别感谢粮农组织、浙江大学和拼多多提供支持,让我们有了一个与全球青年交流学习机会。”SafeSip团队拿到金奖后,Faith Sebastian Kuya对未来的工作已有清晰规划,“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优化技术、推广项目,让更多东非小农户实现安全用水。”
作为以农业起家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拼多多始终以农业为长期核心战略,既致力于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也在持续加码农研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在助力农业创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拼多多已积累深厚经验。早在三年前,拼多多就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2022年度创新奖。2024年,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出席了粮农组织举办的2024世界粮食论坛活动,并在科学与创新论坛上,作为亚洲企业代表分享了拼多多在应用数字农业前沿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今年5月,拼多多还联合粮农组织、浙江大学举办了“2025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深度参与到全球青年农业人才培养与交流中,邀请了来自秘鲁、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中国等八个国家的18名青年农业创业者,与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学生共同切磋助农兴农技术,推动数字农业创新持续深化。
近年来,拼多多除了支持五届全球农创客大赛外,还连续主办了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和支持三届“全国科技小院大赛”,鼓励和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今年4月,拼多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牺牲短期利润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继续投入真金白银助商惠农,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就是其中一部分。
“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在决赛开幕仪式上,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公司将一如既往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未来三年,依托‘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