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接盘SOHO的黑石集团如何玩转资产“起死回生”?

欲接盘SOHO的黑石集团如何玩转资产“起死回生”?

谈及著名的私募管理公司,大多数人们都会不由地想起KKR和黑石集团。究其投资手法,前者更偏向于价值投资,而后者则更看重未来的发展。

黑石集团在1985年创办以来,业务领域已涉及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夹层基金、对冲基金。截止2019年中报,黑石集团上半年产生营业收入35.12亿美元,净利润16.94亿美元,对于一家私募管理公司来说,利润足够丰厚。

那么黑石集团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投资界家喻户晓的呢?

何以盈利

纵观几个黑石集团的投资案例,可以发现其大多数投资都有一个公共特征,那就是低价买入,经营修复之后高价卖出。

纵观几个黑石集团的投资案例,可以发现其大多数投资都有一个公共特征,那就是低价买入,经营修复之后高价卖出。

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2007年,黑石集团在房地产泡沫高峰中斥资260亿美元通过杠杆交易收购了希尔顿酒店。据悉,这笔交易总额为260亿美元,交易分为 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贷款,黑石集团运用杠杆收购将其拿下。交易完成后,希尔顿旗下拥有10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的2800家酒店,近50万个房间归黑石集团所有。

杠杆收购意味着如果希尔顿酒店经营顺利,那么黑石集团可以在这笔交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同样也意味着如果希尔顿酒店的经营若有变数,那么黑石集团也将承受巨大的偿债压力。

好景不长,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酒店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也就是在这一年希尔顿酒店的市值蒸发了60亿美元。

正在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捉襟见肘之际,黑石集团开始紧锣密鼓计划着“大修复”阶段,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更换、总部搬迁以及削减营运开支。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黑石集团与债权人进行的谈判,具体细节为将对美联储3.2亿的债务以2.4亿元赎回;以54%的折扣从债权人手中买回价值18亿的抵押贷款;以及和债权人协商债务的延长和债转股措施,为希尔顿的重组赢得了时间上的支持。

同时在经营策略上,希尔顿在危机之际开启了逆向全球化扩张之路。一个数据值得注意,2007年被收购时,希尔顿酒店客房数量约为11万间,其中19%为国际酒店;到2018年,希尔顿酒店客房数量上升到了91万间,其中28%为国际酒店。不仅酒店房间数量倍增,旗下还增加了14个品牌,例如Tapestry和Home2。

困顿之后,希尔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在2013年年末,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再次上市,筹资23亿美元,成为当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酒店业IPO。截止写稿日99.69美元的股价相对于上市之初翻了三倍有余。

当然,对于任何一笔股权投资退出路径尤为重要。希尔顿IPO成功之后,黑石集团择机通过12次交易将其卖出,并且很多交易属于定向转让,可见黑石集团在与退出路径交易对手的沟通上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比如2017年作价65亿美元将25%的希尔顿股权出售给海航集团;2018年5月,黑石通过大宗转让出售了所持有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最后的1580万股股份。

布局城市更新

低价买入,经营修复之后高价卖出这种策略不光被黑石集团用于股权投资上,在几个城市更新项目中这种手法运用的也是淋漓尽致。

低价买入,经营修复之后高价卖出这种策略不光被黑石集团用于股权投资上,在几个城市更新项目中这种手法运用的也是淋漓尽致。

比如黑石集团在奇斯威克园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当时黑石集团在收购该区域时,虽然奇斯威克园区位于布朗工业区建筑繁多的地段,距伦敦市中心5英里、希斯罗机场8英里,但是“经营状况”并不可观,据悉,当时奇斯威克园区有将近9000平方米的建筑未有租户入驻,空租率达6.9%。

在2013年黑石集团收购奇斯威克园区后,先是获得两笔总金额为6亿英镑的贷款,成功实现120%的初期投资回笼,而后以7.8亿英镑的价格将奇斯威克园区出售给中投。算上期间装修改造花费的五千万英镑,即使不算上租金和管理费收益的情况下,黑石集团这笔交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功翻倍。

那么为何黑石集团能最终以7.8亿英镑出售呢?原来经过黑石集团两年来对园区的经营管理,园区空租率已低于1%,资产质量变好了,自然也就不愁买家了。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黑石集团在2015年以13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的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此项目目前处在装修改造过程中,并预计在2020年一季度完工。

那么作为提升价值的关键步骤——运营,黑石集团是如何让西尔斯大厦焕然一新的呢?在此黑石集团可谓把细节做到了极致,首先黑石集团对酒店做了全新的室内装修并且加装了新的玻璃幕墙,安装了全新的双轿电梯厢大堂。为了实现更大一步升值黑石集团对此酒店也增加了一些应用场景,比如提供新的会议设施以及30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

2015年黑石集团收购此酒店时其出租率约为80%,黑石集团预计等到明年改造完成之后目标空置率为10%,届时物业的净收益将从2015年8190万美元提升至1.17亿美元,那么物业价值将会提升至20.17亿美元,相比13亿美元收购的初始成本预计也是一笔颇为丰厚的投资。

近几年黑石集团似乎对中国市场更感兴趣。近期一则新闻格外引人关注,SOHO中国正考虑以80亿美元出售中国的办公大楼权益。并且随后曝出第一笔交易正在进行中,买家是黑石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组成的买方团,出售的资产是光华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上海SOHO复兴广场三个项目。

这一次,黑石集团打算变什么样的魔术玩转SOHO呢?我们拭目以待。

第十九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召开在即

欲接盘SOHO的黑石集团如何玩转资产“起死回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英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