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锦科技业绩下滑 扩张致资金承压

本报记者 董曙光 北京报道

被誉为“新中国化学(601117,股吧)工业的摇篮”的航锦科技(000818,股吧)(000818.SZ),近期却因股价多次异动以及业绩问题,引起深交所和市场关注。

航锦科技原本聚焦化工主业。不过,2017年,航锦科技通过收购长沙韶光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韶光”)、威科电子模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科电子”)等公司的股权,正式切入军工电子领域,从而形成“化工+军工”双主业发展模式。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2017年通过收购上述公司,航锦科技的资产总量及业绩规模大幅增加,但其控制性投资所产生的撬动效应欠佳,利润质量并未得到改善。

2019年财报显示,长沙韶光与威科电子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5.41%、114.94%。

精准踩线达标业绩承诺,难免让外界对其业绩真实性心生警惕,这同时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问询。

针对相关问题,记者多次联系航锦科技方面核实求证,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应回复。

商誉占净资产比例逾30%

航锦科技前身为锦化化工,后者成立于1939年,是国家500强大型企业和全国18个大型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辽宁方大集团(000055,股吧)重组锦化化工,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在2016年易主新余昊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彼时,其主营业务包含烧碱、环氧丙烷、聚醚等基础化工产品。

2017年,航锦科技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长沙韶光70%和威科电子100%的股权,正式切入军工电子领域。2018年为进一步完善军工电子生态链业务布局,航锦科技又收购了长沙韶光剩余的30%股权,并通过现金增资和收购的方式,合并湖南九强讯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强讯盾”)、深圳市中电华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华星”)股权,从而形成“化工+军工”双主业发展模式。

不过,航锦科技并购的步伐并未停歇。今年2月,航锦科技以长沙韶光为主体,收购了武汉导航院27.66%的股权,同时增资控股泓林微。

在军工电子业务板块方面,航锦科技初步形成了以长沙韶光和威科电子为核心的自主可控芯片和通信业务子板块。

公开信息显示,长沙韶光成立于2004年3月,前身是国营4435厂,主营军用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检测及封装,主要产品包括特种FPGA、总线接口芯片、非易失性存储芯片等,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诸多领域。

威科电子设立于1987年,主要产品为厚膜集成电路。威科电子在标准厚膜混合集成电路领域有着数十年的生产和销售经验,掌握标准厚膜工艺、LTCC基板、ALN基板等多项先进技术工艺。威科电子的产品,服务军民两用。民品主要应用于通信领域、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功率驱动;军用主要应用于机载雷达、舰载雷达、卫星通信、电子对抗、雷达及末端制导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收购使航锦科技产生了高额商誉。截至2019年末,其商誉为8.8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19.84%,占净资产比例为32.05%。

在签订收购协议时,长沙韶光和威科电子均有业绩承诺。此后,两家公司都精准地实现了当初的业绩承诺。

2019年财报显示,长沙韶光与威科电子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5.41%、114.94%。精准踩线达标业绩承诺,难免让市场对其业绩背后的真实性产生疑问,同时还引起深交所关注问询。

深交所方面在问询函中表示,2018~2019年,长沙韶光、威科电子分别对外收购九强讯盾和中电华星股权,导致航锦科技合并范围变化。并要求航锦科技解释说明,业绩承诺期内各年长沙韶光、威科电子的业绩实现情况,以及业绩承诺期内是否存在通过变更合并范围增厚利润。

“不存在故意通过变更合并范围增厚利润的意图。”航锦科技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长沙韶光和威科电子的投资行为以产业链为基础,以接近净资产的水平作为公允价值,是两家公司经营过程中合理的投资行为。

利润质量不容乐观

通过收购合并公司股权,确实让航锦科技的资产总量和业绩规模得到大幅提升。但从其控制性投资角度看,撬动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利润质量也未表现出优势。

根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0~2016年航锦科技的总资产规模在26亿元左右徘徊,到2019年末总资产达到44.50亿元。业绩规模相比于2016年之前,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也得到了提升。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总资产增加的情况下,其业绩及现金流相较于2018年出现全面下滑。

财报显示,2019年度航锦科技实现营收约37.7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约为3.0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20亿元。相比于2018年分别同比下降1.34%、39.07%、26.74%和45.38%。

从营收构成上看,2019年度化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为30.60亿元,占营业收入81.08%的比重,同比减少10.53%;军工电子行业实现营收7.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92%,同比增加76.14%。可见,化工行业仍占据航锦科技的主导地位。

从资产结构上看,航锦科技为经营主导型企业,且属于重资产公司。其经营性资产占总资产近76%,其余为投资性资产。

根据合并利润表披露的财务数据,记者测算发现,2018~2019年度,航锦科技经营性资产所产生的核心利润分别约为5.26亿元、3.29亿元,而同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别为4.03亿元、2.20亿元;2018~2019年,仅航锦科技核心利润获现率分别为0.77、0.67。可见,航锦科技核心利润获现率均小于1,呈下降趋势。

这意味着,最近两年,航锦科技的核心利润并无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的支撑,存在一定的缺口。

记者注意到,2019年期末航锦科技应收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余额为8.37亿元,同比增幅达33.71%,存货同比增幅为12.04%。而应收款增幅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说明2019年公司加大了赊销力度。

记者测算获知,2019年航锦科技回款状况存在不足的状况,当年约有1.97亿元的赊销款并未流回企业。航锦科技方面未就此问题予以回应。

此外,最近几年航锦科技的控制性投资所产生的撬动效用不佳。2017~2019年,其控制性投资规模分别约为12.10亿元、16.45亿元和16.12亿元,所撬动的资源分别仅为4.53亿元、3.68亿元和4.49亿元。这表明,子公司及控股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不强所致。

记者发现,2018~2019年,航锦科技子公司所实现的核心利润分别约1.66亿元和1.64亿元,子公司所实现的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分别为0.02亿元和-1.03亿元。

2017年以来的并购使得航锦科技业绩规模得到提升,但公司核心利润并未表现出显著优势,经营性净现金并不充裕。

记者注意到,2019年航锦科技的毛利率(包括军工电子产品)、核心净利润率及净利润率均出现了下滑。同时,由于高商誉并购,其经营性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财务分析人士表示,航锦科技只要能保持持续强劲的融资能力和扩张能力,利润表的维持应该问题不大。但反观其现金流量表可以发现,2017~2019年其筹资活动流入共计21.51亿元,不过,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借款,并非是公司及子公司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而从投资活动中可以看出,最近3年投资活动流出合计17.70亿元。由于航锦科技筹资活动主要偿还债务,最近3年公司筹资活动净额只有0.13亿元。可见,在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撑投资扩张的情况下,其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

该人士认为,目前来看,航锦科技布局军工电子产业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最终能否真正实现“化工+军工”双轮发展驱动模式,需要协同性,也需要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