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揽得446亿催收额,号称“中国最大的拖欠信用卡应收账款催收服务提供商”的湖南永雄集团却始终被排斥在中美资本市场之外。
据报道,永雄集团曾于2018年10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提交过上市申请,试图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年多后的2019年11月22日,永雄集团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撤回IPO招股说明书的申请。此前,永雄集团曾于2015年11月谋求登陆新三板,后无疾而终。
催收巨头永雄集团的IPO之路为何如此艰难?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首当其冲的,是催债公司的名声问题。这几年,随着信用卡消费群体的日益增多,信用卡消费违约市场也日趋增长。800多亿的半年及以上逾期规模成为了催收行业丰沛的上游水源。在消费主义捆绑下,信用卡逾期余额还在继续扩大。据艾瑞咨询预计,2017-2022年,信用卡逾期余额的增长率高达25.2%,远高于整个账款拖欠市场的增长速度。
有市场就有商机,永雄集团就是靠催债起家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这是一家催收服务提供商,提供全国性的消费者债务追收服务,合作客户主要为商业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公司自称在为十大商业银行中的七家提供服务。2016-2018年,该公司的收入从4.36亿增至7.58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
钱赚了,但催债公司“暴力催收”的负面新闻也接踵而来。据报道,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消费投诉平台上,与湖南永雄以及上游委托方相关的投诉信息高达数十条。涉及窃取个人信息、曝通讯录,拨打单位同事的电话进行骚扰侮辱,甚至威胁,软暴力催收行为特别多。招股书显示,湖南永雄成立以来曾发生3宗违法事件,使得部分客户因债务人提出投诉而暂停其在某些地区的催收服务。例如,2018年6月,湖南永雄的一位主要客户因催收员的不当行为,暂停其在安徽省的催收服务。
虽然永雄集团的官网主页赫然亮出“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口号,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谭曼也早在公司初创时制定了“和谐催收”方针,但在具体执行中,难免有少数员工为了业绩而对欠债人“动粗”。
永雄集团前台 图据中国新闻周刊
其次,公司控制人在上市之前有股权套现嫌疑。今年1月,公司董事长谭曼和相关人员向中平资本及其附属公司出售了200万股普通股股份,套现3亿元。这意味着,即使永雄集团已成为催收行业的龙头,创始人谭曼的举动表明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有所不确定,那么纳斯达克对永雄集团赴美敲锣上市拒开通行证,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次,永雄集团当初试图在新三板上市,找错保荐人。2015年11月,多家媒体报道称,湖南永雄与湘财证券正式签约,欲登陆新三板。永雄集团董事长谭曼曾表示,“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深化公司内部改革,一步一步顺利登陆创业板。”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承销与保荐分公司董事总经理胡文晟也认为,湖南永雄作为非常有前景的新兴服务业态的公司,已经基本具备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条件。只是没想到,湘财证券因违规接连受罚,导致双方合作不了了之。
综上所述,永雄集团IPO受阻,主要是受其先天性障碍的限制,催债公司易陷入暴力催收误区,负面新闻缠身而影响公司业绩。事实也如此,眼下永雄利润下滑37.9%,催回率跌至1%,佣金率断崖式下降。
虽说迅猛增长的逾期信用卡消费规模,为包括永雄在内的信用卡催收公司提供了生存土壤,在资本市场显摆显摆(即IPO)也不是遥不可及。但对永雄来说,上市不仅要面临财务方面的问题,最大的风险还是监管合规的风险。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蔡恩泽
编辑 汪垠涛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