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万亿!
巨大的商誉减值规模,成为2020年A股上市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又一年了,A股“丑媳妇”也必须见公婆。
2019年底气,一场声势浩大的商誉减值雷声就隆隆响起——
先有保健品牛股汤臣倍建、机器人概念慈星股份、军工牛股北斗星通、“忽悠式”重组乌龙大王吉药控股等大批上市公司,都公告大额资产减值,2019年年报业绩受影响严重。
陆续公告存在大额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快对照一下,你“踩雷”了吗?
来源:图虫
1、 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十年首亏:商誉减值高达16.4亿
2019年的最后一天,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就突降“巨雷”,宣布预计对收购LSG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5.4亿元至16.4亿元,预计2019年亏损3.65亿元至3.7亿元,惊现十年首亏。
要知道,上市10年来,顶着“保健品龙头”的光环,汤臣倍健营收、净利均增速30%+以上,2019年,是汤臣倍健首次迎来亏损。
图:汤臣倍健部分产品结构
汤臣倍健,还是社保基金、中央汇金等“国家队”机构、明星私募的心头好,它也是姚明、米兰达·可儿等明星代言的A股膳食补充剂第一股……
就这么一个浓眉大眼的绩优股,业绩为何突然急刹车了?
2、军工牛股北斗星通:一年亏光10年利润!
1月11日,聚集了“芯片+华为+军工”等多重概念的北斗星通也上演了同样的剧情,宣告 “业绩预亏”6.5亿元至5.5亿元。
而净利润大幅下滑,是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合计6.53亿元。
要知道,在此之前十年,北斗星通的净利润累计在一起也不到5亿元,这意味着北斗星通2019年一年的亏损将过去十年的血汗钱赔光。
北斗星通2015年开始围绕“北斗+”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并购。
2015年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了华信天线和嘉兴佳利;2016年收购了东莞云通、广东伟通;2017年收购了杭州凯立、德国in-tech和加拿大Rx等公司。通过这些收购,公司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也形成了巨额商誉。
在某股吧,股民已经吵翻了天。“还有10亿商誉未计提,是不是意味着每年赚至少5个亿才不会退市?”
这是因为,早在2018年,北斗星通已经实施了4.5亿商誉减值,如今公司账面商誉净值依然还有约15.1亿元,2019年年报商誉减值5.3亿,后续仍有近10亿商誉未计提。
面对商誉减值这些巨大隐患,投资者对北斗星通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3、 慈星股份:产业跨界并购玩出火,形成7亿商誉计提
慈星股份,一个传统服装产业并购互联网,玩出火了。
在2019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慈星股份抛出一份商誉减值“大礼”。
慈星股份宣布2019年预亏7.20亿至7.25亿元,其中预计前期收购的杭州优投科技有限公司及杭州多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存在6亿元左右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作为一家针织机械设备企业,偏要努力给自己贴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新衣,但行业规模和市场现状注定了它难以登上台面。
凭着上市以来融(圈)到的钱,慈星股份手握了将近20亿,豪情万丈,要把这些钱花掉。
于是,几年前,选择了互联网产业标的进行跨界并购,本意是把公司业绩修饰一番,殊不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预2016年,慈星股份豪掷10亿元现金收购了多义乐和优投科技两家公司的100%股权,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转型。收购的溢价率接近40倍,形成商誉8.62亿元.
像这种传统的产业上市公司,早几年积极并购互联网公司,确实是分享了牛市的大红包,但不得不说,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有奇迹起飞,也就要衰颓的诞生。
对2019年年报6亿商誉的计提,该公司给出了足够的理由——
受宏观经济影响,广告市场需求疲软,到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再到受运营商政策收紧影响(balabalala...)
总之就是外部影响造成公司不得不商誉减值。
可想而知的是,慈星股份在2018年的熊市中股价和业绩跌得惨不忍睹。
△2012年至2014年,慈星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别下降36.24%、5.60%、61.83%,2014年更是巨亏3.6亿元。
截至目前,A股已有近70份业绩预告提到商誉,其中业绩预告类型为亏损、预减、不确定的数量近40家。
——预告首亏的公司多达16家,分别为北斗星通、汤臣倍健、慈星股份、百洋股份、ST运盛、亚太药业、章源钨业、创新医疗、派生科技、华昌达、鸿利智汇、长园集团、合众思壮、精华制药、英威腾、山东威达。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东华软件: 2019年净利润6亿-7亿,预计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3亿-4亿元。
吉药控股:2019年预计亏损15亿,预为2019年首次亏损。
天广中茂业绩预亏最高30亿,计提商誉减值(未披露)。
小黑板 : 商誉为什么会减值?
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
——被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预期、承诺期后业绩滑坡是上市公司形成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个别板块上市公司的‘爆雷’风险仍然需要警惕。
商誉地雷投资者能否逃过?有何影响?
——高溢价的并购或许能把公司业绩修饰一番,但肆意跨界并购,可能还会拖累上市公司的主业。
商誉减持目前并没有统一规范,导致上市公司在操作上较主观随意。也容易造成上市公司业绩大起大落,影响市场的稳定,甚至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俗称“财务洗大澡”)
商誉地雷投资者能否逃过?复利姐建议密切留意业绩披露预告,一旦产生商誉减值,建议观望回避。
在新证券法即将实施和ST股不断扩容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警惕年报“地雷股”。
毕竟,压死骆驼的,可能不止一根稻草。
今天就分析到这里
喜欢请点“再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