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2019年财报的第7天,中概股跟谁学(NYSE:GSX)再次遭遇做空。
做空机构 Grizzly Research 指出它存在夸大财务数据、刷单等问题。当天,跟谁学的股价下跌2.93%至44.09美元,市值约为105亿美元。
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根据财报,跟谁学是目前中国唯一实现盈利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据刚披露的年度财报,它2019年全年净收入达到21.15亿元,连续5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超过400%。
2019年6月6日跟谁学在纽交所上市,随着业绩的亮眼表现,它的股价已从发行价10.5美元飙升至40美元以上。而在亮眼业绩的背后,是从上市第一天就开始不断地遭遇做空。
不仅仅是做空机构认为跟谁学存在夸大财务数据的问题,就连同行也称看不懂跟谁学的模式。近日,受到疫情影响,在线教育行业迎来红利,但红星资本局记者却发现,跟谁学的第三方数据表现平平。
跟谁学的背后,到底是弄虚作假的财务数据?还是不怕火烧的真金?
扭亏为盈
唯一盈利在线教育,模式同行看不懂
2014年,陈向东从新东方辞职后创办了跟谁学。
当年正值O2O风口,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跟谁学走的是教育O2O模式。但是,它没能从这一阵风口中突围而出,熬过了艰难的三年。
直到2017年,跟谁学放弃了O2O模式,正式转型为在线教育直播课平台,老师们都变为平台自有。随后,跟谁学以令业界惊讶的速度,在2018年扭亏为盈,全年净营收同比2017年增长了307.1%。
2019年6月上市后,跟谁学的速度没有放缓,反而继续飙升。股价从发行价10.5美元升至40美元以上,市值也成功突破百亿美元。
跟谁学上市敲钟
据最新披露的2019年财报显示,跟谁学全年净收入达到21.15亿元,净利润达到2.27亿元,连续5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超过400%。现在,跟谁学已经成为中国唯一实现盈利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
而对于这种增长速度,即便是同行也难以理解。
2月18日,曾任新东方在线COO的潘欣接受了一场访谈。在访谈中,当有人问及跟谁学时,潘欣坦言称,“全行业都亏损的情况下,一直没看懂跟谁学为什么能保持高增长且实现盈利。”
不仅仅是潘欣疑惑,在获客成本高昂的在线教育领域,跟谁学究竟是怎么做到高增长且盈利的?
做空机构 Grizzly Research认为,跟谁学存在夸大财务数据、刷单等问题。
事实上,跟谁学从上市的第一天就不断遭遇做空。
“上市当天,就有人开始做空我们,最后据说他们损失惨重,到现在还有人继续在做空,但空头开始变弱了。”2019年7月,创始人陈向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一个“奇迹”
获客成本仅400元,行业普遍超千元
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来说,获客成本高、流量转化率低一直是行业面临的困境。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整个行业普遍亏损,多是因为获客成本急剧升高,而用户生命周期不够长造成的。
目前整个行业的普遍成本几乎都超过1000元,更有甚者数倍于此。以在线青少儿英语品牌VIPKID为例,它的创始人、CEO米雯娟在2019年年末透露,目前VIPKID的单个获客成本平均为4000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跟谁学的单个获客成本几乎可以说是“奇迹数字”。
2月22日,跟谁学CFO沈楠在一场访谈中透露,跟谁学在2019年全年的单个获客成本为470元左右。并且,从第四季度单季来看,每正价课人次的获客成本约为400元人民币。
图据跟谁学官网
400元,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是VIPKID的1/10。
跟谁学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获客成本,沈楠称,预计整个教培行业的纯新获客的流量获取成本会持续上升,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会持续通过提升续班、扩科、转介绍等环节,把获客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据沈楠介绍,从获客渠道来看,跟谁学2019年整年和其他在线教育公司没有太多差别,“都是腾讯系、头条抖音系,以及一些新渠道的探索。”
对此,红星资本局记者通过多角度的第三方数据进行观测,但发现:作为在线教育行业中唯一盈利的玩家,跟谁学在微信指数、百度搜索指数以及应用排行榜等都表现平平,甚至可以说是被其他玩家碾压。
第三方数据
主要平台均被碾压,1500万学生在哪里?
目前,在线教育领域的玩家主要有跟谁学、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以及新东方在线等。
受到疫情的影响,多地学校宣布延迟开学。与此同时,有关方面提出“停课不停学”。在此背景下,线上教育平台也迎来了“红利期”,大量免费流量涌入。
跟谁学方面表示,在这次疫情期间,免费课吸引了1500万学生报名。然而,1500万的数据似乎并没有在第三方数据观测上表现出来,相比其他在线教育平台,跟谁学第三方数据几乎被碾压。
据七麦数据的“在线教育”TOP应用监控榜单中,跟谁学APP和其旗下高途课堂APP甚至未能入榜。相反,排在前列的在线教育APP分别是:作业帮直播课、学而思网校、猿辅导和网易云课堂。
同时,红星资本局记者查看了上述平台的微信搜索指数。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跟谁学的绿色线条都无限贴近于横轴,甚至没有出现如其他平台一般的波浪线。
微信搜索指数
1500万的学生在哪里?
和微信搜索指数相同,跟谁学在百度指数的表现也如此。
红星资本局记者将时间线放宽至跟谁学扭亏为盈的2018年。
从2018年至今,搜索指数长期保持在第一名的是作业帮,在疫情发酵期间曾经短暂突围到第一名的有学而思网校和猿辅导,而跟谁学以平缓的直线贴近于时间轴。
2018年至今百度搜索指数
即便是搜索指数位于前列的在线教育平台,也没有实现盈利。那么,搜索指数排在末尾的跟谁学,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保持高增长且盈利的?
红星资本局记者还发现,在未上市前,跟谁学就被曝出过存在刷单。
据多知网,在2015年,彼时跟谁学还未转型,尚且还是O2O模式。当年6月,有教育机构曝料称,跟谁学要求他们刷单,刷钱最多的12个机构可以获得平台推荐。
从O2O模式转型以后,跟谁学如此操作方式是否还存在呢?
财务疑云
CFO上市前离职,营销费用花在哪里?
跟谁学的第三方数据表现平平,是因为专注于主业、而没有花钱营销吗?
红星资本局记者翻阅跟谁学的财报发现,从上市以来,它的销售(营销)费用在不断增加。
以2019年第二季度为例,跟谁学销售费用相比去年同期从1840万元猛增至1.69亿元。这笔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扩大客户群和提升品牌而增加的营销费用,以及销售和营销人员的薪酬增加。
随后,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这笔费用继续增加,分别是3.30亿元和4.42亿元。增加原因均和第二季度一致。
为什么砸下了天价的营销费用,跟谁学的第三方数据仍然表现平平?正常来看,大致的逻辑链应该为:花钱营销——品牌知名度增长(第三方数据上涨)——吸引学生付费——盈利。
然而,跟谁学似乎缺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却仍然推导出最终的盈利结果。
做空机构 Grizzly Research 的报告中指出,负责财务的联合创始人宋欲晓在上市前离开,而继任者沈楠的名声存疑。
在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带领的团队中,部分人跟他一样出自新东方。
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图据其官网
其中,财务总监宋欲晓是原新东方的财务管理负责人。天眼查显示,宋欲晓不仅在前期搭建了新东方的财务制度及核算流程工作,在新东方上市前,他还负责了财务数据整理与分析、关联交易以及税务筹划等。
不过,宋欲晓没有陪伴至跟谁学的上市。公开资料显示,宋欲晓在距离上市几个月前辞职。
让人感到困惑的是,从目前公布的财务数据上来看,跟谁学在2018年已经扭亏为盈,在即将冲刺上市前,作为联合创始人,宋欲晓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离职?
宋欲晓对内称是“家庭原因”,而随后接替他位置的是沈楠。
对于沈楠,做空机构 Grizzly Research 指出,他曾任“外教中国”的CFO,而“外教中国”在诚信和名誉上有较大问题,存在不遵守承诺、剥削外国人和强迫加班等问题。不过,红星资本局记者未找到相关行政处罚或公开报道。
事实上,宋欲晓的离职似乎并非那么简单。据《财经》晚点LatePost团队报道,在跟谁学的8名联合创始人中,目前已有4人离开,另有2人准备在年后离职。
对于多名创始人的离开,沈楠在访谈中曾间接回应说,“尽管有很多伙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离开了我们……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近80位核心管理干部没有一个是被行业高薪挖走的。”
跟谁学的财务疑云密布,在发布2019年财报的第7天,它再次遭遇做空。
而对于做空机构发布的报告,跟谁学的创始人兼CEO陈向东称报告内容“一派胡言”,“我们认为对于这种主观臆测、逻辑混乱的报告不需要评价。”
一边是令人惊艳的财务数据,一边是近乎于惨淡的第三方平台数据。
究竟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
红星资本局记者 杨佩雯 卢燕飞
编辑 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