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系房企里,前有老大哥绿城,后有新秀中梁控股,再加上滨江、宋都、佳源等规模远逊于自己的兄弟房企都已上市,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祥生也是颇为尴尬。
【版权声明】本文在腾讯新闻独家首发,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白 玉
出品| 大德财经
祥生稍显寂寞。
一方面,虽以黑马之姿闯入千亿俱乐部,创造销售额两年增长5倍的耀眼成绩,但却是迄今中国房地产行业40强里唯一没上市的企业。
另一方面,在浙系房企里,前有老大哥绿城,后有新秀中梁控股,再加上滨江、宋都、佳源等规模远逊于自己的兄弟房企都已上市,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祥生也是颇为尴尬。
更紧要的是,时势起了变化。
重仓、深耕三四线是祥生的布局特色。原祥生地产副总裁俞国勤曾公开表示,公司项目80%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祥生地产官网上,写着“1+1+X”的发展战略,每一个方向上都明确地写着“三四线”。
来源:祥生官网
过去三年,是属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高光时刻,这主要得益于棚改货币化的去库存政策。其直接催生了包括碧桂园、中梁和祥生在内的若干房企业绩的突飞猛进。
可这一波棚改红利的结束,已是大概率的明日黄花。
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计划,明确要在2020年,将全国范围内的棚户区全部完成改造。换言之,对所有重仓三四线的房企来说,遍地捡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新的市场形势将更考验房企的市场判断与资金承压能力。而业界的一个共识是,一旦拿错三四线城市地块,可能万劫不复。
对于祥生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影响已经部分显现出来了。据媒体报道,2019年,祥生地产给自己定的销售目标则是1300亿。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0P200排行榜》显示,祥生地产以907.8亿的操盘金额,排名第33位。而201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029.2亿和第28位。即便根据观点指数发布的榜单显示,祥生地产2019年销售额为1174.7亿元,也是离年度目标1300亿尚有距离。
在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0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里,祥生地产以64.8亿的成绩,排名第31位。
不进则退,何况逆水。
规模增速放缓的另一面,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环境日趋恶劣。
去年7月以来,融资监管收紧之严,让所有房企心里冰凉。境内外发债、信托机构、ABS等融资手段纷纷受限,尤其是一度被视作融资主流渠道的信托资金,更成为金融监管重点中的焦点。直至今年,哪怕是大疫来临,政策层面对于房企融资的监管依然未有任何明显松动,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从未动摇。
这对于非上市企业祥生地产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
作为非上市房企,外界很难知晓祥生地产详细的财务情况和融资手段,从公开媒体报道来看,祥生地产的主要融资渠道为信托、银行及私募等融资渠道。
祥生地产前总裁赵红卫曾对媒体表示:“很大一部分采用银行、信托、私募形式,随着公司发展,祥生运用发债、ABS等模式融资,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据媒体报道,根据其发行融资产品的相关资料推算,祥生地产近两年的资产负债率均接近90%,2018年资产负债率为89.3%,2017年为86.0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其信托融资渠道来看,利率在7.8%至9.7%之间,也高于行业平均成本。
据企查查显示,截止2020年2月,祥生地产的裁判文书共计18起,从数量上看,排名前两位的是6起民间借贷纠纷和5起金融借款纠纷。
年景好的时候,凭借快速去化下的高周转与快回款,祥生可以拥有相对充足的现金流,来维持黑马突进之态,那年景不好的时候呢?
同样信奉高周转,同样是业界黑马,同是浙系房企的中梁,已经给出了清晰无比的选择——上市。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业界共识是,上市对于房企融资的成功率大有裨益,对融资成本的降低有着直接而明显的作用。同时,如果在非境内上市,也可以拥有更灵活的融资渠道,而免除国内公司债融资渠道随时关闭之困。
因此,市场人士判断,上市是祥生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也是祥生积极应对行业深度调整、着眼长远发展的不二之选。
特别是去年10月,被称为“上市熟手”的谈铭恒正式入职祥生地产,更是引发业界对其祥生上市的热议。毕竟,谈铭恒曾帮助景瑞地产、正荣地产成功赴港上市。
祥生的业务版图有5块,分别是祥生地产、祥生小镇、祥生建设、祥生物业和祥生酒店。其中,具备上市条件的是祥生地产和祥生物业,让谁吹响号角,率先上市呢?
2
69岁的祥生老板陈国祥,需要尽快做出一个选择。
与陈国祥同时代的歌手齐秦,有首老歌是这样唱的——选好走的路,比较容易被祝福。
就目前形势来看,与地产公司相比,从行业稳定性与抗经济周期来讲,处于风口的物业公司更受欢迎,更容易通过IPO审批,特别是受到港股市场的青睐。
近年来,内地物业管理公司扎堆在港交所上市。仅2019年一年,就有包括和泓服务、时代邻里、保利物业、奥园健康、蓝光嘉宝服务、滨江服务、银城生活服务、鑫苑服务等8家公司成功上市,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热潮。
特别是最近新冠疫情期间,物业行业公司的光环愈加耀眼,走出了一波行情,前2个月物业股平均涨幅接近20%,堪称凄风冷雨里的一抹亮色。
陈国祥如何“2选1”,外界不得而知。可以看到的一个强烈信息号是——祥生物业猛然增资。
2020年1月11日,浙江祥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生物业)的注册资本发生巨大变化,从1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
上市之前进行一番股权重置或者资产腾挪,以寻求最佳结构来面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本是任何一家谋求IPO公司的规定动作。
摆在陈国祥面前的,是梳理祥生的“家天下”,在自己、妻子和一双儿女之间,作出权衡选择。对任何一家谋求基业长青的家族企业来说,这是一道绕不开的必考题。
陈弘倪
据媒体公开报道,陈国祥与妻子朱国玲育有一儿一女,儿子陈弘倪,女儿陈雪宜。2019年,陈弘倪上任祥生地产集团总裁,陈雪宜则负责资金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这样一来,2020年是陈氏兄妹接班后的第一个完整年份。
作为陈国祥的发妻,朱国玲的一系列股权变化和进退浮沉,耐人寻味。
据企查查显示,祥生物业成立于2000年12月26日,历史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朱国玲持股10%。在大股东祥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生实业)单方面增资4900万之后,朱国玲的持股比例被稀释到2%。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10月16日,朱国玲就卸任董事,退出高管层。
成立于1995年的祥生实业,目前控制权在朱国祥一人之手,而其发妻陈国玲的股权则是一路被稀释,目前仅保留一个董事席位。
据查询,在1999年,朱国玲持股祥生实业37.88%股权。2002年,这一数字降为27.58%。到了2016年11月,朱国玲则彻底出场,儿子陈弘倪现身,出资3415.5万元占股31.05%,陈国祥出资7584.5万元,占股68.95%。至此,在祥生实业,形成母亲出局、父子联手的局面。
到了2018年1月29日,陈弘倪将21.05%股权转让给父亲陈国祥。这样一来,陈国祥持股高达99%,一人牢牢控制祥生实业。
外界无法知晓陈国祥将妻子朱国玲在祥生物业、祥生实业的股权一路稀释的原因,可以看到的是在祥生地产,这个故事几乎重演了一遍。
成立于1995年1月的祥生地产集团,是祥生版图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12年后,即2007年,陈国祥取代妻子朱国玲成为法定代表人,自此开启朱国玲的退出故事。
至此,陈国玲彻底退出祥生地产集团。
有媒体将陈国祥稀释妻子陈国玲股份的举动,比喻为一个谜。
可陈国祥的闪转腾挪并未结束。
2017年9月22日,陈国祥将祥生地产与祥生实业剥离。他将祥生实业持有祥生地产89.5%股权,转让给自己持股99.01%的上海祥绅实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诸暨祥绅实业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30日,上海祥绅实业有限公司退出,诸暨卓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接盘入局。诸暨卓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由诸暨祥绅实业有限公司100%控股。
转过年来,1月20日,陈国祥将持有的祥生地产10.5%股权也给了诸暨卓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到此,陈国祥成为祥生地产的实际控制人。
同时,从公开渠道可查询的股权关系来看,在祥生实业、祥生地产和祥生物业里,女儿陈雪宜未持分毫股权。
从某些方面来看,陈国祥也是略显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