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全球进入危机模型,包括股票、美债、黄金在内的任何资产都可能被抛,避险资产也可能不再避险,目前最安全的资产是现金。
腾讯证券3月12日讯,美股周四开盘全线暴跌,盘初史上第三次触发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恐慌指数暴涨21.8%。腾讯证券邀请潘向东、李大霄、花长春等多位券商首席研究员,阐述当前严峻形势下全球资本市场走向和资产配置选择。各位首席普遍认为A股相对乐观,是全球最安全的市场之一,尽管A股大概率同步跟跌,但跌幅也会远远的小于美股。
潘向东:全球已经进入金融危机模式 目前最安全的资产是现金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海外疫情全面爆发,欧洲央行没有降息、超出预期,特朗普宣布自本周五(13日)凌晨起,对欧洲推出为期30天的旅行禁令(英国除外)等等,让投资者对疫情忧虑加重,无差别抛弃资产,换回现金,这是美股今晚再次发生熔断,市场再现恐慌性抛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全球股市普遍大跌,已经进入金融危机模式。股市和实体经济通过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紧密联系在一起。股票价格大跌,抵押品缩水,信用风险加剧,金融机构将会收缩信贷、信用债投资,信用收缩还可能和信用风险形成负反馈。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会导致居民资产缩水,居民将会削减消费。
目前全球央行主要应对方式是价格型和数量型工具并用,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欧洲央行加大量化宽松和流动性工具,宣布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直至今年底,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III)利率低于平均再融资利率。如果疫情真的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美国可能会将利率降到零,然后实施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大,未来降准、定向降准、降息都有可能。
全球进入危机模型,包括股票、美债、黄金在内的任何资产都可能被抛,避险资产也可能不再避险,目前最安全的资产是现金。
面对疫情的意外冲击,全球央行均不同程度采取宽松政策应对,降息和释放流动性。预计美联储还会加大流动性投放,避免股市大跌下杠杆资金集中出逃,导致大规模踩踏而出现流动性枯竭,已发小规模金融危机。根据3月12日晚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期美联储在3月会议上将利率降至0.0-0.25%的概率为95.5%,降至0.25-0.50%的概率为4.5%,这意味着市场预期3月份美联储将继续100%降息25个基点,降息100个基点的概率达到9成以上。如果如市场预期的那样,那么美联储很快进入零利率时代,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措施概率大增。
相对于在美联储而言,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大很多,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流动性投放工具也多,有很强的逆周期调控能力,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
财信证券伍超明:全球性股灾正在形成 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大很多
继今天下午标普500、道琼斯3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均跌超5%,触发熔断后,晚上三大指数再次触发7%的熔断机制。美股大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持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但经济结构调整迟滞,劳动生产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大量流动性进入股市,导致股市脱离实体经济出现过度繁荣。如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9年3月的6547点,一路上涨到今年2月份的29551点,不到11年时间涨幅达351%,同期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涨幅更是达401%和674%;市盈率也大致翻倍。与股票价格大幅上涨不同的是,2019年美国名义和实际GDP规模只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48.3%和25.4%。美国股市上涨过快,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疫情的发生和扩散,只是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
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目前已有超过30个股指跌幅超过20%而进入“技术性熊市”,可以说正在形成全球性股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虽然是短暂的,但如果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差,拖延时间过长,其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不容小视。一般而言,疫情冲击会经历如下传导路径:疫情发生到扩散,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央行采取宽松措施,疫情防控采取严厉措施,疫情逐渐稳定,经济增长预期还转,资产价格反弹提高,经济增长动能逐渐恢复。疫情蔓延中如果应对不利,将导致实体经济增长变差和资产价格调整之间形成负反馈循环,最终形成危机。因此,当前短期内做好疫情防控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海外疫情正处于扩散阶段,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变得不可避免,如OECD近期下调了全球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0.5个百分点至2.4%,12日欧洲央行也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预计2020年GDP增速为0.8%,去年12月预期为1.1%。为何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期限短但破坏性大,其中原因在于疫情防控使国内和全球供应链暂时性冻结,经济活动进入“暂停”或“休克”状态,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生产和收入急剧下挫,进而影响到需求。解决之道重点在于疫情防控,只要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经济就会出现快速反弹。此时货币政策是一把钝刀,对疫情无效,但对需求下降能起到对冲作用。
李大霄:疫情等三大因素共振导致全球性大跌 美联储后续还将有动作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市场这么大的跌幅,全球的央行都会来加以稳定市场的举措,会相继推出了,进行联合救市行动,虽然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后续可能还会做出一定的动作。
这次不能等同于1929年和2008年的危机,第一,美股积累了11年的牛市,发生的一个调整。第二,是新冠这个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第三,油价大跌。这三个因素的共振,使得这次的跌势比较猛烈。
在全球市场大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首先是油价下行,到现在这个位置,应该说也是接近底部。第二,疫情方面中国已经是成功的控制了。这个也算是一个希望,已经出现了。第三,经过了30%左右的下行,整个的积累的泡沫得到一定的缓解,跌的越多风险释放就越多。还有就是要坚信人类社会一定会战胜这疫情,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有中国这个成功的经验在这里。
花长春:美股大跌或影响美国GDP1.4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应行动起来
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面对疫情可能大爆发的风险,美国政府反应不能让市场相信政府能够减轻疫情或者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从而使得市场恐慌性抛售。这里面也不排除ETF等产品所引起的交易踩踏所带来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来,全球股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降如此大的幅度,对经济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欧美居民实际上在证券资产的配置较多。例如,美国,家庭部门的37%左右的资产配置在权益市场,我们测算若20%的股指下跌,可能引起消费下滑接近2个点,并可能影响美国GDP达1.4个点。单单考虑美股财富效应对经济影响已经这么大了。而且其还可以影响居民、企业的信心,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金融风险。
我们呼吁,为了避免危机发生,全球主要经济体(如G20)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可能酝酿发酵中的更大风险产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美股暴跌会加深投资者对安全资产追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美联储能做的十分有限。货币宽松不是疫苗,没有办法抚慰人心,一无法让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正常生产,正常供给;二无法有效刺激需求,居民由于恐慌担忧,会使消费、娱乐、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会持续缺位,美国经济深度依赖消费驱动,没有消费企业没有了订单,货币宽松改变不了总需求因此产生的效果非常有限。需求,唯有需求才是扭转经济下行的核心驱动力。
以下为其详细点评:
1海外疫情扩散,叠加原油继续大跌打击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情绪濒临崩溃,再加上指数化基金与程序化交易助推,造成流动性踩踏。
2原油价格下跌本身对美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能源行业产生较大的打击,跌幅上看,能源企业跌幅居前,并且企业真实的资本开支过去很大程度上由页岩油推动,油价下跌令实体总需求蒙上阴影。
3美国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增长2014年后已经接近停滞,美股的上涨主要依赖于估值提升,依赖于企业发行债务工具回购。但避险情绪导致高收益债市场的风险溢价暴涨将使企业的债务融资受到阻碍。
4企业信用风险的提升和美股的暴跌又会进一步加深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追逐,使投资者将更多的筹码压在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上,进一步又对美股形成挤压。
5美联储能做的十分有限。货币宽松不是疫苗,没有办法抚慰人心,一无法让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正常生产,正常供给;二无法有效刺激需求,居民由于恐慌担忧,会使消费、娱乐、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会持续缺位,美国经济深度依赖消费驱动,没有消费企业没有了订单,货币宽松改变不了总需求因此产生的效果非常有限。需求,唯有需求才是扭转经济下行的核心驱动力。
6全球各国是否能有效控制疫情,或有其他因素(如气温回升使新冠病毒传染性下降,或疫苗取得超预期进展等),使市场看到“疫情在未来不久会被有效控制”的希望。
7在现在这样一个比烂的环境下,因为疫情防控得力,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可用空间的相对优势,确实给中国的权益、债券资产、内需决定的黑色商品抗跌以及人民币的强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方正证券黄博:市场担忧欧美没有足够措施应对疫情 A股是最安全的市场之一
今日晚间美股再次熔断,方正证券首席投顾黄博表示,今夜美股大幅低开,开盘不久三大股指跌幅扩大至7%,触发本周第二次熔断,目前美股已经从最高点跌逾20%,进入技术性熊市。与此同时,欧洲英德法三大股指跌幅超过9%,欧美股市的持续暴跌,表面上的导火索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国家快速扩散蔓延,叠加俄罗斯和沙特决定增产,导致原油暴跌30%,引发了欧美股市和市场情绪的动荡。
黄博表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一是投资者担心欧美国家没有采取足够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由于无法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时间、扩散范围,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持续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动荡,同时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加重了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二是担心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市场担心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的影响不可避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三是美股市场经历了11年的牛市,本身估值水平处于相对高位,市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已经逐步体现,市场本身有消化估值的需求,在黑天鹅频现、市场情绪恐慌的状态下,会加大调整的幅度和速度。
目前,全球央行陆续采取降息和释放流动性的措施稳定经济和股市预期,预计本月美联储再度降息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我们A股来讲,最近一个月的表现已经相对独立,但短期的影响仍然在所难免,从中期趋势看,A股依然是全球最安全的市场之一,一旦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得到缓解,A股仍将回归自身的运行节奏。
方正首席策略胡国鹏:经济失速下行是美股超级牛市终结的最重要原因
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国鹏认为,经济失速下行是美股超级牛市终结的最重要原因,而重要催化剂的出现会加速经济下行风险的暴露。2000年10月标普500自高点开始下行,幅度超40%,美股牛市就此终结,经济的大幅下行是美股牛市终结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崩溃前,PMI、ECRI等领先指标已大幅滑落。
中美经济周期是否同步决定了A股对美股牛市终结的反应,若中美经济走势短暂背离,A股有可能逆势上涨,如2000年;若中美经济周期同步,A股大概率同步跟跌,如2007年。
A股估值分位水平已经很低,尤其相较美股而言有非常大的优势,因此尽管A股在大概率同步跟跌的情况下,跌幅也会远远的小于美股。
招商证券张夏:美股的再次熔断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出了问题
腾讯财经3月12日讯,今日晚间美股再次熔断,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分析称,关于美股为什么今天会触发恐慌性抛售?
第一,由于此前疫情在不断积累,当前的疫情没有看到美国采取特别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导致了疫情的蔓延。再叠加欧洲疫情是比较严峻的,所以使得全球的一个恐慌。
第二,今天美股的下跌跟前几天不太一样。前天是主要由于疫情的担忧,那么今天的熔断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出问题,简单的说就是。随着这个市场的不断下跌。伴随着很多的赎回。或者有很多的被动的配置,这个平仓或者说是量化交易的平仓等等一系列的被动抛盘。那他其中的一个体现什么呢?就是所有都在下跌啊,包括近期黄金本来是避险的产品,今天也在下跌。包括比特币在内。
今天的熔断背后是美国股票机制出现了类似于当年2015年A股的情况,就是流动性。遭遇的一个阶段性的衰竭。有可能是赎回造成的,有可能是杠杆造成的,有可能是衍生品交易造成的,有可能是ETF赎回造成的各方面的情况。
金融危机无法去界定,就像今天这种级别大跌,历史上也比较少见。那我觉得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有没有金融机构的倒闭,如果金融机构倒闭的话,会更加传染和恐慌。另外就是违约,一般来讲的话就是以这个倒闭和违约这两个做一个非常重要标志,但就目前我们了解到的公开信息来说的话。目前还只是一个股票市场和原油,这次大宗商品的一个大跌还没有触及到。有类似于2008年那样的像雷曼的倒闭,然后包括很多债券的违约,包括很多的爆仓,以及最后房利美这样的机构都快要被倒闭,需要被救助这样一个程度。目前来看。还只是股票上大跌,而且美股就算在现在跌了这么多之后。他仍然比2018年的低点要高不少。
所以目前来看的话,就是各国采取的就是提供流动性啊,这个非常关键,因为。避免出现连锁反应。或者出现这种像1930年代这样一个金融机构系统性崩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没有流动性的支持,现在央行提供足够流动性支持的话。那么。就是触发进一步恐慌啊,或者金融体系的,这个崩溃的概率相对来说小一点。
中国央行目前的政策工具呢是比较多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降准,这个在星期三的国常会也提到了,就是我们有降准的这个空间。另外,就是我们可以做一定的继续降息,我们的利率还是蛮高的,有降息的空间。甚至我们的1.5%的定存款基准利率也有下调的一定下调的空间。所以总的来讲的话,就中国目前所能够储备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多的,那是否动用什么时候动用?那就要根据这个整个情况来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