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储蓄大国,储蓄率排在世界前列。据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是195.8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3%。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8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存款增加了4.24万亿元。
人民币存款余额195.81万亿是一个很大数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并不是个人存款,而是包括了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存款总额。如果要看算清楚人均存款数额,就要看居民存款总额是多少。据央行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份,国内居民存款总额已经达到85.4万亿元,按照14亿人计算,人均存款是6.1万。
人均6.1万存款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有很多人的消费观念都产生了变化,“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有很多人一边在“透支”着各种金融借贷产品,一边在“买买买”。根据《中国年轻人负债情况报告》显示,年轻人的负债率是41.75%,其中仅仅只有13.4%的年轻人是零负债。
事实上,居民存款和消费以及收入都有着直接联系。2月28号,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和2018年相比,增长了8.9%,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21559元,和2018年相比,增长了8.6%。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2019年不管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居民消费支出都在上涨,而且增长的幅度其实差不多。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在31个省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超过这一个平均水平的只有9个。也就是说,我国城市之间收入“差距”其实还是存在,并且已经到需要大家关注的地步。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城镇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但是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相差了2.6倍。
虽然收入是存款的基础,但是说到底,真正影响存款多少的,其实是消费习惯。并不是说你收入越高,你的存款也越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大家已经渐渐没有存款这一个意识了,反而更加喜欢投资理财,希望能够通过投资理财增加自己的财富。
除了理财观念转变之外,还有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其实也产生了改变。目前,有很多人不仅仅没有存款,而且还处在负债的情况。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贷款余额2008年的时候,仅仅只有5.7万亿,到了2018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47.88万亿(按14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贷款余额大约是3.42万)。
另外,截止2018年年底,居民消费贷款余额是37.8万亿,其中住房贷款占比是68%。这一则数据表明了一点,就是我国居民正在渐渐被住房“掏空”。
前段时间,笔者看到有人在网上戏称是自己是各种“奴隶”,称自己是“孩奴”、“房奴”“卡奴”……甚至有一些网友表示,在房贷以及高昂教育成本等压力下,自己变得“小心翼翼”,不敢“生孩子”、“不敢生病”……
对于这一个问题,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