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碧桂园开高管会,顺手辟了个谣……

今天碧桂园开高管会,顺手辟了个谣……

今天碧桂园开高管会,顺手辟了个谣……

一次集团组织架构调整被误读而引起的舆论风波。

疫情影响下,经济增速受影响,就业成为社会的一大焦虑,一些企业的组织和人员变动,也容易被市场轻易放大,解读出另一种味道。

这不,最近,仅仅在地产行业,各种小道消息就已经满天飞:保利地产广州部分事业部裁员、富力地产“冻编”、融创部分区域裁员比例达到20%……

大多数时候,谣言都会止于智者,无需过多解释。但如果实在是过于离谱,就有必要说道一二了。比如今天这一家地产龙头——碧桂园。为了澄清最近的传言,集团总裁莫斌在4月3日的高管会上,还顺道进行了说明。

“调整不是‘拍脑袋’的决定,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业内部的丛林生态。” 莫斌说,这是针对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主动地自我修正。

今天碧桂园开高管会,顺手辟了个谣……

2018年下半年碧桂园提出实行“行稳致远”战略,从提升全周期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产品、组织等方面进行主动创新和变革,向管理要效益,激发企业内部改革动力。

而今年开工之后,碧桂园再次进行了集团和区域架构的优化整合,推动实现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

“所谓2019年减少2.9万人,实际上转岗的就有2.5万。”参会的内部人士透露称,网上的传闻主要确实是不了解情况。

1

传言不属实,疫情放大焦虑

身背“宇宙房企”光环,不难理解市场对碧桂园倍加关注,有时候有些人甚至拿上了放大镜。

3月27日,碧桂园刚刚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集团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522亿元,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0%和15.2%,继续领跑全行业。

“减员是个误读。”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他也看到网络上传的,碧桂园2019年员工数同比上年末减少约2.9万人,实际上,那是因为集团去年将部分辅助性、劳动密集型岗位(例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进行了重新定位,目的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才能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可以理解为,这部分同事相当于转岗,总体规模大约在2.5万人。

除此之外,他透露说,为了适应业务领域的多元拓展,碧桂园集团和区域公司还有很多同事调岗去了子公司。

今天碧桂园开高管会,顺手辟了个谣……

这同样是一项“战略安排”。

2019年初,碧桂园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指明了公司科技创新、多元布局的方向。

“碧桂园不变的是永远都在变。”杨国强在4月3日的高管会上说,围绕主业而布局的博智林、现代农业、碧优选及机器人餐厅都是有远大前途的新业务。

数据显示,2019年这些子公司增加了约7600人,其中博智林增加了5657人。总体来看,去年集团员工有进有出,员工真实波动比例大概在3.9%左右,“这个波动幅度在行业里非常正常,而且今年我们也有招聘毕业生的计划。”上述人士表示。

即便不说那么高大上,用最通俗的企业语言来说的话,就是正常的职场优胜劣汰。

当然,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像碧桂园一样,正常的组织和人事变化被一些人放大、误读的企业,不少。

比如春节期间,马云的一则言论就在网络流传甚广。

“30年以后,我们每年向社会输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们应该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他们到各个公司去。”有人质疑,这是阿里巴巴的“体面裁员”。

今年2月,华为掏了10亿元赔偿金裁员7000人的消息,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连华为都要撑不住了?

但实际上,华为这种量级的企业,每年辞职和入职的都大有人在,这是一个企业发展血液流动的正常表现。

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行业相比,地产企业可以说是较为稳定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就曾在集团会议上表示,“把大家招进来不容易,不希望任何人由于市场情况变化在公司被裁掉。”

2

组织优化仍会进行,方向还是高质量发展

曾执掌东芝电器的土光敏夫说过:“现代企业的协同行动,应该具有足球队那样的机动能力。要能根据场上的变化,不断变动球员的位置,并向主战场集结球队的主力。”

一个商业常识是,不断扩张的业务规模,会倒逼企业持续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

这话用在碧桂园这家庞大的企业身上,再合适不过。

今天碧桂园开高管会,顺手辟了个谣……

碧桂园的体积有多庞大?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512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2个地级市、1299个县/镇区,无疑是业内布局最广泛的房企。

“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是巨大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仍有巨大的空间。”莫斌说,对于未来地产的走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此外,坚定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坚持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

为了配合这种业务发展的需要,经过慎重考量,经过慎重考量,碧桂园继续进行优化,这是近年来集团及区域组织结构调整的延续。当然,也成为近期人员调整谣言的一个直接的信息来源。

据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这次调整,注意,是结构调整,实际涉及集团和区域两个层面。

其中,总部将投策、设计两个核心中心进行合并,目的是将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提升对区域的综合服务水平,使得效率更高,流程更精简。在区域层面,则是将部分业务规模偏小的、地域邻近的区域进行了整合,目的是进一步有效利用优势资源,提升区域工作效率和承责能力。

“组织优化是永续的,今年碧桂园将加大一线业务的支持力度,减政放权,业务下沉是方向。”在3月27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说。

莫斌也在4月3日的高管会上表示,未来的区域整合还要进一步思考区域做强做优的问题,会以年化回报和利润总额为考核,而不再以规模论英雄,所有的区域要推动项目做一成一,在做强做优的同时,还要做精。

对于碧桂园这种体量的企业来说,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这种调整是非常正常的,腾讯、小米等其他企业也不少见。

地产公司的一举一动,之所以吸引眼球,只是因为类似的调整动作太少,而不是太多了。所以,吃瓜群众别听风就是雨,一家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之所以能成为龙头,经历的风浪多了去了,没那么容易随随便便就翻船。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