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的施工围挡内,海门桃花源项目的巨幅广告牌上,“私家庭院·世家传承”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个由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投资、南通辉彩置业开发的高端别墅项目,正陷入多重漩涡,而投资方高管接连落马事件更为项目蒙上阴影。
规划技术争议:容积率“高低配”突破政策限制
该项目所在的R22005地块于2022年获取,土地性质为住宅用地,总面积59,868平方米,建设规划计容面积77,828.4平方米,容积率1.3。尽管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执法大队确认“别墅建设手续合法”,但该项目采用的“高低配技术方案”引发专业性质疑。
行业分析显示,开发商通过配建高层住宅拉高整体容积率,使别墅区实际容积率降至0.7以下。这种技术操作虽满足地块整体容积率要求,但实质上规避了国家关于“禁止低密度别墅用地供应”的政策精神。央视曾公开报道这种开发模式变相突破了别墅建设限制,属于典型的政策擦边球行为。
项目宣传的“赠送超大私家花园”实为侵占公共绿地,将共有区域私有化,违反《物权法》关于建筑区划内绿地归属的规定。
销售环节双重违规
1. 强制捆绑销售
项目要求别墅购买者必须同时购入至少6个地下车位(单价8万元/个)。这么说来购房者需额外支付48万元车位费,按照最小户型来说相当于房价总额的10%-15%。这种捆绑模式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规定。
2. 无证预售行为确认
海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公示信息明确显示,该项目已经取得八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还有部门楼栋尚未取得。但本刊发现销售现场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楼栋也在售卖,并且向本刊计算了房价。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未取得预售许可不得进行销售活动。
监管体系断层暴露
监管部门对项目的认定存在根本性分歧:
自规局:称建设别墅合法,其余环节未发表意见
住建局:规划问题需要咨询自规局,其余问题未接到投诉
监管真空:两部门对同一项目的监管责任相互推诿,形成制度性漏洞,且无投诉则不追剧?
资深房产专家指出:“这种分段监管模式导致违规项目在‘合法规划’的掩护下进行非法销售,暴露了行政管理体系的衔接缺陷。”
国企背景与高管违纪事件
该项目的投资方江苏海晟控股集团作为地方重点国企,近期连续曝出高管违纪事件:
1. 张栋国案:2024年10月,集团副总经理因涉嫌在土地出让环节收受巨额贿赂接受审查
2. 蔡卫东案:2025年4月,原党委书记被查实违规操纵招投标,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商南通辉彩置业作为海晟控股全资子公司,其5人参保规模与开发体量严重不符。工商登记显示,
该公司2023年资产负债率达87%,资金链状况引发行业担忧。
该项目三重政策风险:
1. 规划风险:自然资源部正在全国核查别墅类项目合规性,高低配项目是否能过关?
2. 销售风险:住建部已建立专项监管账户制度,无证预售是否能逃避?
3. 资金风险:捆绑销售款项是否纳入监管账户?是否存在资金挪用隐患?
海门区商品房备案数据显示,该项目别墅备案均价达23,000元/平方米,较区域均价溢价98%,而其土地成本仅占总开发成本的32%,异常利润结构引发质疑。
桃花源项目工地塔吊仍在运转,但断裂的监管链条与投资方高管落马的阴影,使这个高端别墅区的未来蒙上浓重的不确定性。当地方国企的光环不再等同于合规保障,当“赠送花园”的承诺触碰法律红线,所谓的“低密墅居梦想”正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艰难呼吸,它不仅考验着地方治理能力的成色,更成为观察中国房地产深层次改革的一扇窗口。相关部门能否穿透规划技术的迷雾,厘清监管责任的边界,将决定这个高端项目的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