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中枪!做空中概股,一个趁火打劫的生意?

继瑞幸之后,又一家明星中概股被做空了!他就是爱腾优视频三巨头之一的——爱奇艺。

4月7日晚间,做空机构狼群(Wolfpack Research)发布了一份37页的做空报告,直指爱奇艺虚增营收和夸大用户数量。

之前做空瑞幸的主力军浑水也跳出来称,它帮助了这家机构调查爱奇艺。

然而,当肥肥阅读这份做空报告后,却感觉——这个报告写得有点太水了吧!连外行人都肉眼可见的漏洞。

如果说浑水做空瑞幸的报告是博士生论文水平,那这篇报告顶多就是公众号小作文水平,差得不是一点点。

为啥这么说?肥肥今天就和大家分析一下,真·锤死你做空和假·逗你玩做空的区别。

瑞幸的做空报告,显然是奔着杀人诛心去的。通过一线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推翻你的故事。

整整89页报告,光成本就得砸几百万:

1500个调查员、卧底三四个月、总计10000小时录像 、25000张小票。

通过足够大的样本(981家门店)和详尽的事实(有图有真相),再以此推算出瑞幸虚增订单数、夸大平均售价,得出瑞幸门店平均亏损28%,且无法盈利的结论。

简单来说就是——无法推翻的黑料、无法证伪的逻辑、无法反驳的结果。

但当你比照这个标准去读爱奇艺这篇做空报告时,往往很多都是就着财务数据打嘴炮,也没有做足够的样本调查,基本是道听途说。

这种做空就是假做空,属于赚点小钱捞一票就跑。

来看一下:

按照报告给出的结论,爱奇艺去年营收虚增百亿美元。那爱奇艺是怎么做到虚增那么多营收的呢?老办法,从上游到下游的协同造假。

首先,按照报告的描述,夸大收入方面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摊派到下游用户身上,报告称爱奇艺夸大单日活跃用户4-6成。

一大部分虚增收入来自版权置换。报告的逻辑是,爱奇艺的卖剧收入,要明显高于市场上限。市场上限是两万,爱奇艺一集都要卖六七万。

然后还在会员费上做手脚。该做空机构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的1500多名爱奇艺VIP会员,显示有32%的用户是双会员,也就是说你买小米或京东的会员,可以免费获得爱奇艺会员。对于这部分双会员,爱奇艺也把购买金额算到收入里了,美化报表。

最后,虚增营收还需要虚增对应的成本开支,报告指出,爱奇艺高于市场价买剧、还高价收购资产。

逻辑没问题,财务造假一般都是这么造的。但看看他的证明方式,就知道有多不靠谱了。

比如,夸大活跃用户部分:

主要的证据来自两家号称可以查看爱奇艺数据的广告公司,和一家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Questmobile)的春节调查。

两家广告公司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一周内,19个一线城市的4天日活数据(3个工作日、一个休息日),算一个平均数,来推导爱奇艺日活数据虚增。很显然,样本覆盖面不够、时间太短。

爱奇艺中枪!做空中概股,一个趁火打劫的生意?

Wolfpack推算出四日爱奇艺平均日活用户为2470万。用2470万的一线城市用户数和35.6%的一线城市用户比例,推算出爱奇艺2019年10月实际日活为6229万,低于官方口径的1.75亿

而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Questmobile),也涉及到统计口径问题,算不算电脑端?网页端?作为证据也不严谨。

爱奇艺中枪!做空中概股,一个趁火打劫的生意?

1月24日到2月2日的春节期间,Questmobile显示,爱奇艺的日活跃用户量为1.262亿,低于官方口径的1.75亿

再看虚增版权置换收入,这个更好笑:要知道,一部剧集是可以卖给好几方的。可以卖给腾讯、卖给优酷、卖给其他平台,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然后报告还从一位前员工口里得知,中国非独播剧集的授权费也就几千块一集,最高不超过两万。

这也太看不起国内的娱乐行业了,看看十八线明星们的出场费就知道了,怎么可能?

最后,递延收入、双会员的入账方式、置换版权的价值估计、都是会计层面的问题。

本身会计就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爱奇艺这么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全球最顶级的审计机构都能审过,至少说明财报层面不会有原则问题。除非你像瑞幸一样,给出底层数据就是造假的有力证据。

所以,当你阅读完爱奇艺的做空报告,只能感觉到两个字,呵呵

当然,这不是说爱奇艺没问题。每年亏损百亿不说,像刷流量、高溢价收购版权和公司,都是国内视频网站的普遍问题。

除非做空机构能拿出,爱奇艺实际并没有支付这么多钱的证据,那才真正有杀伤力。

只能说,瑞幸的成功做空,给了很多做空机构一个蹭热点做空中概股的借口罢了。

(一财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喜欢我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