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采购“灵魂砍价”只是开始,让患者受益还需持续努力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准入药品名单有关情况。150个药品共谈成97个,全部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药品范围,绝大多数是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等新药。其中70个谈判成功的新增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60.7%。

药品价格谈判是近年来的一个新鲜事物。新医改以来,在构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过程中,各地普遍反映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缺乏市场竞争,价格偏高,建议在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采取统一谈判的方式,把价格降至合理区间,实际上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于2016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工作。

谈判准入则是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式方面的重大创新,2017年和2018年,医保部门通过谈判方式在医保药品目录中分别纳入了36个和17个药品,对于提高参保人员用药保障水平、保证基金平稳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一轮医保药品的准入谈判更加让人瞩目。从新闻发布会披露的谈判“成绩”来看,这一轮的谈判没有辜负公众的期待。“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平民价’,尤其是进口药品基本都拿到了全球最低价”,考虑到全球制药巨头们强大的议价能力,就会明白取得这样的成果殊为不易。

“4.4元的话,这样吧,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行不行?”一段医保局专家与药企代表谈判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被媒体称作“灵魂砍价”。据悉,遭遇“灵魂砍价”的药品为达格列净片(安达唐),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标杆”,一粒10mg,降糖效果好。视频之中,医保局专家为民砍价的热诚和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呼之欲出,他们赢得公众的点赞自在情理之中。

医保药品采购“灵魂砍价”只是开始,让患者受益还需持续努力

医保药品价格谈判的底气来自庞大的用户基数。

当然,通过国家谈判让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价格降下来,患者一方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药企不是做慈善,其之所以愿意让利,是因为其产品进入医保目录意味着巨大的体量,不妨以价换量,一方面仍然有钱可赚,另一方面也可借机占领市场,何乐而不为?一家参与过好几轮中国医保谈判的跨国药企即对媒体透露,过去两年谈判成功的药品在医保目录内已经达到了目标增量,所以今年也愿意再拿出新的创新药品进行谈判。

而就社会效益来论,诚如参与谈判的专家所言,有的药品我们是一分一分往下谈,“一分钱,对全国患者来说,可能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通过谈判,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显著上升,这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让一些新上市药品进入目录的做法也释放了支持研发创新的明确信号,这样的利好无疑会为所有人所欢迎。

国家医保局在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将指导地方做好落地和执行,让广大患者早日受益。毫无疑问,“落地和执行”是价格谈判之后最紧迫的问题。

药品降价,公众热烈鼓掌,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厂家报价可能已经接近成本,因而潜藏着药品质量风险。药品质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尽管在国家谈判模式中,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是药品入围的托底要求,但舆论的这一方面担忧也可以理解。要保证进入目录的药品质量不打折扣,首先需要业已建立的药品质量监督机制不打折扣。

为了让广大患者早日受益,也不能轻忽药品从生产到终端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的重要性。药品质量再好价格再公道,哪怕进入了医保目录,但如果患者在就医时买不到,“受益”云云显然无从谈起。过去发生过患者在公立医院买不到某些常用医保药品的现象,如何杜绝,让国家药品谈判的成果尽快落地,医保和卫生部门不能不早作筹划。

排行榜

  • 日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