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报告会、宣誓,同事们用不一样的方式缅怀抗癌斗士王磊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实习生郭美婷 通讯员简文杨 李尧饶 2019年6月23日晚8时40分许,抗癌斗士王磊走了(南都此前报道)。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三区主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主任。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2018年3月,王磊被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在此之前,他已在消化道肿瘤领域深耕20多年。而在与肿瘤斗争的一年多里,他依旧坚持出门诊、做科研。“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他曾说。

12月4日下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王磊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梁銶琚堂举行。这场报告会,以情景剧结合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情景剧演员来自中山六院的各个科室,他们用最情真意切的演绎,表达了对王磊的深切缅怀。

情景剧、报告会、宣誓,同事们用不一样的方式缅怀抗癌斗士王磊

通讯员供图

“医生,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是这样,老人家的肿瘤体积比较大,手术当中累及到局部的大血管,还好我们处理得比较及时,现在手术很成功,放心。”“谢谢医生,谢谢!”……

情景剧的第一幕,几乎每天都在中山六院上演。今天的中六院已成功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胃肠疾病综合诊治中心。但在12年前,当王磊学成归国、与几名同事一起来到位于员村的医院时,广州市政府刚刚将原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建制整体移交中山大学。那时候的中山六院,从人员配置到硬件设施都急需补充和更新。王磊带着仅有的4个人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从无到有,一点点地建设教育科、科研科、研究所和组织库。他曾说,六院作为一家研究型医院,一定要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要从病人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深入研究,最终把研究结果用在病人的身上。

作为一名医生,王磊耐心解答病人问题,每次查房时都事无巨细,对医学科研怀有崇高的热情;作为一名老师,王磊呕心沥血,细心指导,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和标杆。尽管实验数据和心得是每一个科研人的立身之本,他还是毫无保留地将私人的科研笔记分享给学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不忘鼓励教导学生。他曾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得这个病,可是没得选,我只好选择做好每一天,力所能及地看看我还能为国家、为医院做点什么。”

情景剧一落幕,现场许多人已热泪盈眶。

整场报告会的高潮是一次庄严的宣誓。16名医护人员立于台前,右手握拳,庄严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正如中山六院院长文卫平所言,王磊的一生都将服务患者作为自己的初心,而此次报告会,既是缅怀追逝,也是宣传楷模,弘扬先进,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