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多数地区风疹发病水平较以往出现大幅上升,发病以成人为主,育龄期女性可酌情接种疫苗
近一年以来,国内风疹发病水平出现“高峰”。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回应财新记者称,2018年和2019年呈现回升态势,全国多数省份报告风疹病例数增加,但整体仍未超过2011年发病水平。发病人数的回升对于孕产妇的风险值得关注。
文|实习记者 王洋 记者 赵今朝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风疹发病数远高于近年来同期,2019年前十月的发病数是2018年全年的7倍,其中,5月发病数最高,为9095人,这一数据已近2018年全年风疹患病人数的2倍。
2019年5月2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发布提醒,2019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风疹发病水平较以往出现大幅上升,北京市发病水平显著高于往年,发病以成人(包括育龄期妇女)为主。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2019年中国风疹基因型主要是1E和2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感染人群及胎儿的致病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疫情不局限在某个特定地方或区域。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渠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较多,感染后通常病情轻微。区别于“风疹团”,后者为理化刺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发病人数为何增加
中国从2004年开始有全国风疹监测数据报告,财新记者梳理国家卫健委近十年数据发现:自2011年风疹“爆发”以后,此后6年间全国风疹病数量持续下降,月份间波动逐渐缓,到2017年月平均发病数为270余人。中国疾控中心提到,2017年风疹报告发病率达历史最低水平。
然而,2018年到2019年,风疹发病数开始“回升”。卫健委疾控局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前10月累计发病人数已经达3万,4月到6月是各地风疹高发时期,发病人数分别是7471、9095和6029,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83%、1087%和1299%。这一数据也与2017、2108报告发病率较低有关。
近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流行状态的风疹,今年为何现“回潮“?中国疾控中心给出解释如下:其一,风疹流行有周期性,历史监测数据显示每7-8年一个自然流行高峰,上一次高流行年份是2011年,随着易感人群积累,2019年呈现相对上升态势;其二,中国10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中存在大量风疹易感者。
育龄期妇女免疫状况不容乐观
风疹症状一般较为轻微,但对孕产妇而言危害最大,尤其在怀孕早期。总体而言,孕产妇对预防风疹的重要性认识有限。
“每年全球有超过10万名儿童患有CRS”,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麻疹和风疹行动发现,如若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90%会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产和CRS,CRS会导致婴儿具有多种先天缺陷,包括心脏问题,耳聋和失明等。
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治疗风疹,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提到,怀孕早期感染风疹,明确诊断后应考虑终止妊娠。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如有意阅读全文,可选择单篇购买,或者直接订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