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惠东累计确诊19例!发现的第一例患者是他去采样送检

南都讯 记者黎秀敏 截至2020年2月7日上午9时,惠州市累计确诊病例39例,其中惠东县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要判断密切接触者是否已感染,这需要疾控中心的检验师去采样送检。他们是一群和时间赛跑的人,采样送样,穿梭于不同地方。他们是直接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的人,他们与医护工作者一样危险,但他们没有一秒钟的犹豫。温应铭是惠东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卫生检验副主任技师。惠东县第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标本正出自这样一位白衣长袍的检验科医生之手。他一天最多采样的人数是32个,采过的阳性病例最小是1岁,最大是85岁。

2月7日惠东累计确诊19例!发现的第一例患者是他去采样送检

工作:主动承担沿海地区采样

温应铭每天的工作流程:早上8:10到8:55参加中心的疫情研判会议,9:00到9:20参加流调组小组会议。9:20开始分配采样任务,9:30联系司机出发采样。温应铭向南都记者介绍,一般会到3个镇区,4到6个采样点,回到中心时间一般下午4到5:30。“中午饭几乎没时间吃,就在车上吃点面包就白开水。晚上采样组会一起培训和学习相关方案。”

疫情发生以来,温应铭主动承担沿海地区的采样任务。路途远,时间紧,任务重,沿海地区也是惠东县至今发现阳性最多的地区。

他每天都要做这样的工作:出发采样前要清点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用具、消毒用品、采样信息表等。到达指定地点,他会填好信息后穿好防护服,拿上采样工具进场采样,采完样后由助手帮助包装样品,协助消毒和脱防护服。

“看到疫情报道,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我们要争分夺秒,因为我们是和时间赛跑的人!采样发现,有好几例没有任何症状而核酸检测是阳性的病例,对我们疾控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温应铭表示,“我们采样送检组不仅仅是采样,而且还承担对全县医护人员的采样技术指导、对乡镇公卫医生进行密切接触者管理指导、对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

2月7日惠东累计确诊19例!发现的第一例患者是他去采样送检

风险:鼻咽拭子采样风险高

采样员是直接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的人,他们与医护工作者一样危险,但他们没有一秒钟的犹豫。温应铭介绍,手上采的大多是鼻咽拭子。“鼻咽拭子比咽拭子质量更高,但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被采样对象比较痛苦,也容易打喷嚏,使我们面临比采咽拭子有更高的危险性。”

采样时离采样对象20-30厘米,有害怕也有不害怕的时候。温应铭这样解释:“不害怕是因为我们平时经过大量培训和应急演练,有很强的生物安全意识,也参加过很多应急竞赛,能熟练使用防护装备,获得惠州市‘卫生应急技术标兵’称号;害怕是因为我们直接面对患者,而新冠病毒的感染性非常强,我自己感染我不怕,但我每天工作和出去采样要接触很多人,怕自己会传染给其他人。”

2月7日惠东累计确诊19例!发现的第一例患者是他去采样送检

难题:采样对象不愿意配合

采样时有时会遇到难题,就是采样对象不愿意采样。

温应铭称,这些不愿意配合的市民会认为自己没症状,身体是健康的。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通过当地政府做思想工作。“我们采样时也尽量做到耐心。尽量减轻采样对象的不适反应。”

劳累:一天最多采样人数32个

从年初一开始,温应铭只回过一次家。“停留了5分钟,拿了点生活用品,看了一眼儿女就走了。”

除了不能回家,工作并不轻松。温应铭回忆,有次到平海万科采样,中午气温高,由于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数量有限,他自己穿好防护装备到别墅为19密切接触者采样。“由于采样人数多,时间长,采到最后几个时已落身大汗,出现胸闷头痛得不适症状,强忍着不适直到采完所有样品,到晚上头痛症状才有所缓解。”

他们是直接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的人,他们与医护工作者一样危险,但他们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当被问及家人是否支持这份工作时,温应铭坦言,理应奋战在一线,幸好家人都很支持他。“妻子在医院工作,她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每次打电话给妈妈,她都说不出话来,只讲一句:“要小心!”

他表示自己一定会与同事们一起坚持到击退疫情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