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峻 于露)2 月 7 日起,南京脑科医院的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25-83712977,开始提供 7*24 小时不间断服务,为所有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心理援助的人提供帮助。2 月 7 日的 18:00 至次日的 8:00 是工作人员值守的第一个夜班,这一夜里,都有哪些电话打进来呢?
△工作中的林万贵 采访对象供图
第一个值守夜班的工作人员,是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教授林万贵。2 月 7 日 18:00,林万贵刚刚就位,电话就进来了。林万贵回忆,致电者在外地工作,邻居因担心致电者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便和其产生了矛盾,这让致电者感到十分委屈。"对方开始打电话带着哭声,在得到了理解和支持后,开心了一些。"
最后一通电话,大约在当晚的十一点。一名男孩拨打了热线,他告诉林万贵,自己因为疫情防护与家里人产生了冲突。"他要求家人出门戴口罩,出门回来后手和衣服都要喷 84 消毒液,要洗澡,还要用紫外线的灯照射衣服。家人觉得他防范过度,不听他的,他生气又苦恼。"
大约聊了半个小时后,男孩的情绪好转了一些。"我告诉他,在目前情况下,做好防范是对的。从他的描述来看,他的家人对疫情的防范也是重视的,可能标准不一样,家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家庭气氛和睦,对疫情也是有帮助的。其实,他表达本身也能宣泄自己的一些心情。"
在这些热线电话里,让林万贵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名男孩打来的电话。这名男孩在南京租房住,他从外地回到南京的住处后,感觉整个屋子都不干净,到处都是病毒。并产生了明显的身体反应,胸闷、心慌、全身发抖,要不停地洗。男孩平时比较开朗,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慌,因此拨打了热线。
"后来我教了他一些让身体放松的方法,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让自己内心平静,做身体扫描,扫描每一个身体部位的感觉,让自己放松。在通话的过程中,我不断问他,心情、状态有什么不同,他说已经好多了。"
2 月 8 日,林万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工作时段内,记录的来电有 11 个,其中与疫情相关的电话有 9 通。"夜间的电话,还是有一些过度恐慌的,比如说有电话咨询,担心即将上班与各种人接触,进而被传染概率会增加。"
林万贵还说,"在防控疫情的宣传下,有些人提高了防范意识,但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一些恐慌和压力。对一些过度恐慌的个体来说,热线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主要是倾听,关注理解他们的情绪,并给出一些心理上的建议。
(编辑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