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新冠病毒与SARS同属人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超过85%。
要推测气温对新冠病毒的影响,不妨先复盘一下当年SARS的发生于结束。
始于冬季,终于夏季
SARS引起的非典,第一起病例是于2002年11月16日发现的,伴随着疫情的蔓延及防控力度的加强,直至2003年6月,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3个零——新收治直接确诊病例为零,疑似转确诊病例为零,死亡人数也是零。
同年8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当时的名称为卫生部)宣布全国非典型肺炎零病例。
图片来源:网络
热带国家几乎没有爆发大规模疫情
根据WHO公布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在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期间,我国发病5328例,死亡349例,而新加坡总发病率只有251例,死亡33例。
之后的研究也发现,气温较低时,SARS的发病率是气温较高时的18倍。
这一结果与SARS病毒的特征是相符的。我国军科院的研究发现,温度为20℃的条件下,SARS在粪便中可以存活3天,在尿液中可以存活17天。
如果温度升高到37 ℃,SARS的存活时间就会明显缩短。
图片来源:网络
SARS终止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传染病流行有3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这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终止疫情的流行。
直至非典疫情结束,并未找到针对SARS的特效药,也未能开发出疫苗。
在WHO的官方报告中,SARS疫情的结束主要归功于:
病例情况的公开:有助于大家了解疾病的起因(果子狸等野味),停止相关行为;了解疾病症状,及时就医;了解易感人群,并给予保护。
隔离:各国在疫情期间都尽力控制了感染人群的流动。
SARS在潜伏期是没有传染性的,在症状(发热等)出现后才会传染。
一发现症状立即隔离,限制了传染源的影响,使得隔离效果非常明显。
天气变暖:SARS的传染途径主要也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飞沫中的SARS病毒存活时间有限。
如果入侵人体的病毒数量不多,人体凭借免疫力,是能够将病毒杀灭的。
图片来源:网络
天气回暖后,新冠病毒也会结束流行吗
新冠病毒与SARS都属于人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超过85%。
目前发现,新冠病毒同样对温度明,在56 ℃ 30分钟即可灭活。
在较高的气温下,会和其他的人冠状病毒一样,它的病毒抵抗力都会下降。
同时,二者的传播途径也几乎一样。可以合理推测,随着天气回暖,新冠病毒也可能会逐渐“销声匿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陈焕春也表示,“病毒的特性是喜冷怕热,从病毒性疾病发病的规律来看,从头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病毒性疾病高发期。”
在做好严格隔离的基础上,随着气温回暖,新冠肺炎的确可能终止流行。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