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护士:一开始手足无措,现在上手更快了

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护士:一开始手足无措,现在上手更快了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病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1月26日14:30分,上海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务人员接管金银潭医院北楼的2层和3层病房,其中3层为重症病房。截止2月11日,来自上海的赵越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6天。

大年三十的夜晚,杨浦区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赵越,与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前往武汉。在上海时,赵越被同事称为“万宝全书”。而刚进入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这位具有14年护理经验的护士,却也有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刻。

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越来越自如,赵越向上观新闻记者讲述了她在重症监护室的经历,以下是她的口述:

讲述人:赵越 34岁 杨浦区中心医院支援湖北医护人员

1月27日,是我经过培训之后第一天上班。为了和上一班团队顺利交接,有很多事项需要去熟悉,早上六点半就出发了。

我们工作的地方收治的是重症病人,所以要达到三级防护。在更衣室换上工作服,走过缓冲间穿隔离衣、防护服。里面要先穿隔离衣,这是为了防止脱外面防护服的时候污染到工作服。工作服是要穿到生活区的,所以在污染区脱一层,再到缓冲区脱一层,这样确保里面的衣服在清洁区是干净的。

因为不是太熟练,刚开始穿防护服得用20、30分钟,现在差不多一刻钟就能穿好。

前期还是有不适应的时候。刚进病房,我脑子一片空白,不是紧张,就是感觉无从下手。因为每个医院的系统、要求不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对这里的规章制度、护理的要求,书写、上药、医嘱的单子怎么核对,都不熟悉,想要一个东西也要不停地去找,觉得手足无措。过了两个星期,一切都流程化了,自己也觉得上手更快了,了解得更清楚。

第一天进病房,发现患者病情很重,而且有的患者是同行,心情变得很沉重。学医的人和不学医的人很好辨认,首先对病的认知不一样,而且问的东西比较专业。当时,这层一共有四位这样的患者。有些病人说武汉话,我们刚开始听不懂,他们还帮忙翻译。这些已经变成患者的同行,还和其他病人沟通说要体谅我们,“他们也很累的,要互相配合。”这四名医生,之后都转到了轻症病房。

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护士:一开始手足无措,现在上手更快了

2月11日,赵越刚刚结束值班。 董天晔摄

当天,我负责的四名患者,两名使用无创呼吸机,一名使用高流量湿化吸氧,一名患者吸氧。四个病人都在一间,一般确诊的病人,是可以收治同间,因为大家都一样。只有在疑似的时候必须单间,防止交叉感染。

其中一名患者是武汉当地一家医院的骨科医生,他是在自己医院的发热门诊被感染的,当时所在医院发热门诊的病人太多,他去支援,工作时间比较长也有点超负荷。我来的时候,他已经在这个病区住了十几天。他给了我很多帮助,也不断让其他三名患者配合我的工作。

一位阿姨病情比较严重,我刚进病房的时候,她是上呼吸机的。后来我做组长,在外面巡回看的时候,发现她好多了,现在几乎可以鼻导管吸氧,而且可以断开来自己上厕所。

一位五十多岁的男病人有点情感障碍综合症,他的心理负担很重,不配合治疗,还有砸仪器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的病人,就要进行心理安慰,拿旁边恢复比较好的人当参照,让他们多吃一点,抵抗力上去病就好得快。有时候也会适当给一点药物。

其实在我看来,相较其他几个病人,那位男病人的症状算轻一点。但他可能是觉得配合治疗之后效果没有很显著,看不到希望,所以情绪很不好。

在重症病房里,病人肯定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比较来看,年纪大的病人在治疗时比较淡定,反而青中年心理压力更大,特别男性。

病人通信是自由的,手机带进去,跟外界完全相连。现在网络上信息比较发达,有真实的也有假的,他们不能分清。再看到我们全副武装,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理压力。

我们会把比较重的病人放在一起,相对比较轻的病人放在一起。如果这个病人抢救得比较厉害,我们会把轻一点的人往旁边的房间移,照顾一下他们的心情。

这里的设备、设施都达不到重症监护的要求,就是把病房临时改成了重症监护室。但比起其他地方的优势是,金银潭原来是传染病医院,所以设施是按照隔离病房做的,有缓冲区而且是有传送箱,情况会好很多。

我原来是在综合医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很少遇到需要隔离的传染病人,基本上都是单间隔离。接触过的飞沫传播也就是疑似肺结核这种,这次算是危险一点。

一开始,我们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左右。有人员补充后,现在每天轮班四个小时。不过这四个小时是完全高强度的,而且前前后后时间加起来都要五到六小时。因为要提前一个小时去上班,我们要确保自己防护装备都好的情况下,准点接班。出来之后脱防护服,下班后得一个小时以后才能回来。

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护士:一开始手足无措,现在上手更快了

董天晔摄

这里病区比较大,一个房间四张床,有时候大家要互相帮助。重症病人靠着呼吸机,不能下床,没有护工阿姨,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上。病人大便了我们擦,被子、床单湿了我们换,热水我们打。喂饭也都是护士来做,有时候还要收垃圾。

防护服对护理的影响会很大,戴着手套影响手感,护目镜、面罩在视野上有影响,而且时间一长护目镜就会起雾很模糊,后来在网上查到一些小妙招,碘伏内涂或者用防雾擦拭液,会好很多。

对于当地方言,刚开始不明白,到现在大家多多少少能听得懂。会讲普通话的病人帮不会说的告诉你是什么,再通过一些手语,都能了解。患者和护士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和谐的。

以前没有参加过这种支援的活动,SARS的时候,我还没参加工作,2008年抗震救灾,又刚工作没多久经验不足。1月23日,我们医院也要建隔离病房,发热门诊不停地问每个科室有没有人愿意去。后来正好护理部主任在护士长群里发了一个招募,“招6个有重症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可能去支援一线,请有意者积极报名参加。”我第一个报名的。十几年来,我一直是从事重症这方面的工作,看到需要的人跟自身专业比较契合,理所应当地报名了,总归有人要去的。

报完名,我和家里人说了这个情况。在机场要去武汉的时候,我没有对父母说新年祝福,只说了一句话,“别担心,我选择护理行业,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你们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现在,我每天都会跟家人报平安,下班如果是白天,有空就视个频。如果时间不对,就发微信告知他们上班了、下班了。

既来之,则安之。我跟家里人说过,因为以前管着重病人,见到的东西多了,现在才能让我从容淡定一些吧。

上观新闻正在征集抗击疫情新闻线索。

无论您是患者、家属、一线工作者,还是身处武汉及周边的普通市民,如果您有关于这次疫情的故事、见闻,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如下:

记者 王 潇 微信/电话 15216704513

记者 杨书源 微信/电话15216825039

记者 张凌云 微信 rtclouds 电话 13585695928

记者 殷梦昊 微信/电话 13162822376

记者 王 倩 微信/电话 15620692605

记者 雷册渊 微信/电话 15900859665

记者 李楚悦 微信/电话 18801794272

记者 郑子愚 微信/电话 15800910823

记者 肖书瑶 微信/电话 15201920158

记者 李彤彤 微信/电话 13857726992

记者 脱崟 微信/电话 17801077237

记者 胡雨松 微信/电话 18801939657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来信请注明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