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之路,祸不单行?

雅培之路,祸不单行?

原创:张露华 编辑:木毅

制图:青枫 校对:子云

众所周知,雅培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然而近两年来,作为拳头产品的营养品业务却在雅培的总体营收占比中一降再降,这也不仅令人担忧,过于“偏科”的雅培是否会在母婴市场上增长乏力?

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业绩堪忧

日前,雅培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有两点信息值得注意:

第一:雅培营养品销售表现垫底,全年全球仅增长5.3%,而医疗器械业务、药品业务、诊断业务分别增长10.5%、7.3%、5.9%;

第二:营养品业务增长有两方面原因:受小安素、电解质营养品Pedialyte等婴幼儿营养品的驱动,以及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的成绩;受全安素、益力佳(专为糖尿病人打造的营养品牌)等成人营养品的驱动。

雅培之路,祸不单行?

▲雅培Q4财报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雅培营养品全年全球5.3%的增长中,除了婴幼儿营养品外,还有成人营养品。而婴幼儿营养品也不全是配方奶粉,还包括特配粉和其他营养品。那么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在整体的营养品业务板块中又能占比多少呢?面对营养品业务板块的低增长,配方奶粉业务的增长情况又如何呢?

值得注意的是,雅培在2019年的第三财报期,受大中华区挑战性因素影响,雅培海外婴幼儿营养品市场营收同比下降2.4%至5.66亿美元。

雅培首席执行官白千里(MilesWhite)对媒体表示,得益于美国及其它几个国家业绩的增长,大中华区面临挑战的影响被部分抵消了。“大中华区在我们整体营养品销售中的占比不到10%”。

换一种说法就是,仅占雅培营养品业务10%的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只有部分被雅培其余90%海外国家营养品业务的超额增长所抵消。由此可见,雅培婴幼儿营养品业务可能在国内减幅严重。

新细分通路未走通

另外,从海关总署公告了解到,去年12月,雅培主动提出注销其美国婴幼儿配方液态奶的注册资格。根据规定,注销注册资格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品境外生产企业,将不得进口在2020年1月1日及以后生产的产品。

据了解,婴幼儿配方液态奶也是母乳替代品的一种,跟婴幼儿配方奶粉类似,能量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3至36个月婴幼儿的正常营养需求。对于当下已是“红海”的奶粉市场来说,婴幼儿配方液态奶是作为高端细分品类的存在。因此,也吸引了包括圣元、妈咪爱、美赞臣、爱他美、牛栏、惠氏等乳企的试水。

但是由于婴幼儿配方液态奶较为小众、价格高,且与普通配方奶粉营养价值差不多,所以让很多品牌产品没有撑下来就死掉了,而或许雅培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雅培表示,注销注册资格是企业生产的正常调整,并且已经完成注册的部分工厂还可以生产液态产品。但是根据目前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的雅培官方旗舰店显示,均未上架婴幼儿配方液态奶的相关产品。

特配粉遭遇乳企、药企阻击

婴幼儿配方液态奶这条细分之路虽然没走通,但是雅培却凭借自身在医药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奶粉(简称“特配粉”)。截至目前,雅培已有8款特配粉通过注册。

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雅培通过加码特配粉来自救营养品业绩不太现实。主要原因有四点:尽管特配粉拥有可观的市场前景,但是随着圣元、贝因美等乳企、药企的相继入局,雅培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特配粉是针对特殊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而专门加工配制而成,所以它铺设的渠道有限,受众范围小;正因为特殊人群有限,所以特配粉市场容量势必没有普通配方奶粉那么大;宣传受限。

雅培之路,祸不单行?

说到宣传,雅培曾因特配粉夸大宣传而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14万元。据悉,2018年6月,雅培在销售的"雅培全安素全营养配方粉900g礼盒"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修正)》第十七条规定,对普通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能",以及"三重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1%'、'降低平均住院费近21.6%'、'再次入院概率可减少6.7%'"在普通食品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但事实上,2019年6月,雅培全安素才通过国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全营养配方食品注册。并且界定了全安素只适用于10岁以上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需要补充营养的人群。不适宜非目标人群使用,尤其是有半乳糖血症的病人。

由点到面,新通路受阻,三四线下沉市场未果,并且随着惠氏、飞鹤、澳优、君乐宝等国内外乳企积极地创新升级,这也使雅培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瓜分,成为了雅培营养业务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

此文为母婴前沿编辑张露华撰写,

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

雅培之路,祸不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