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0 日下午,本报记者对研发团队负责人曹际娟进行了电话专访。
问题 1:开展对新冠病毒快检技术攻关的初衷是什么?
曹际娟:疫情发生后举国关注,每个人都很心急。身为大连民族大学的一名教师,我思量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否能为社会做一点什么。此次,新冠病毒恒温荧光快检方法研发成功后,应该客观去看待这一成果。从科学的严谨角度来说,不能轻易去论断某种方法好、某种方法不好。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能有不断的快检方法被研发出来,形成产品后服务于社会。
问题 2:在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度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曹际娟:我们的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对较高,为了把低含量的病毒也能检出来,就需要 30-45 分钟的时间。如果病毒含量高的样本,我们的方法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如 15-20 分钟出结果。但是,未知的样本,我认为还是以检测准确为主,而不是过于追求时间快 10 多分钟,在时间相差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准确才是最主要的。
问题 3:这项技术为何要无偿提供给有资质的企业使用?
曹际娟:前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技术研发出来。作为一种检测方法,需要企业把产品做出来后,才能服务于社会。
用于临床诊断的试剂盒,必须通过国家审批获得试剂盒注册证书才能用于临床检验,也就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去研发成试剂产品申报审批,获得注册证书后才能用于临床检测。我们学校是研发单位,不是企业,没有生产能力,更没有医疗领域的资质,所以我们的方法是无偿提供给有资质的企业,由企业完成审批生产。
这就是国家所倡导的产学研合作,我们是把技术建立起来后,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生产能力,去申请注册证书。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 首席记者满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