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有条不紊工作着的王必志医生再次紧张起来。又送来了3名医学观察人员,从大年初五离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援北京海淀区西北旺镇医学观察中心后,这已经是他接收的第17位需要医学观察的人员了。

马上戴帽子,穿防护服,戴手套,戴眼罩,穿鞋套,按照工作流程迅速展开工作,测体温,询问接触史、旅游史、既往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医学评估,解释本次医学观察的原因和期间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疏导,签发“集中医学观察告知书”,告之每日三餐时间及房间消毒杀菌时间等,这一套必要程序办完已经临近中午,吃早饭如今已经成为了奢侈。

“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接收需要医学观察人员,然后按照流程给每个医学观察人员测体温、微信视频、开展医学评估、给予健康指导、给予心理疏导。重复着每隔1小时的环境消毒,将体温、症状及其它相关信息进行每日至少2次的登记、统计及上传。虽然只是普通的医务人员,但像王必志这样的医生在西北旺镇医学观察中心承担着健康观察医疗组、防控消毒组、信息联络组三重的角色。

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他,深知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的重要性,面对新型冠状肺炎,他不敢有任何懈怠。

2月13日下午3点,225房间的医学观察人员李女士体温37.2摄氏度,30岁,由江西南昌返京,19天前曾去过疫区武汉并在华南市场附近生活过,离开疫区已17天,其接触人员中无疑似病例。经询问,李女士无乏力、干咳、腹泻等不适,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王必志医生也立即将她体温异常的情况逐级上报,按工作流程呼叫120上门转送至北医三院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断治疗。

“虽然只是2日的相处,但李女士还是很信任和依赖我们的,在北医三院发热门诊检查期间,她一直处于焦虑状态,每隔十几分钟就微信问我怎么办,”王必志很能理解患者的焦虑心情,耐心的安慰着说:“李女士,别担心,把化验单和CT报告发给我,我给你看看。化验单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正常,CT报告无‘白肺’,无明显异常。您不用过于担心,继续回医学观察中心。”

“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听到王医生的话,李女士就像听到了最美妙的天籁之音,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平息下来。北医三院的诊断结束了,但李女士还要回到医学观察中心继续留观,由于急救中心的车辆都在执行任务暂时调配不开,王必志医生就指导她打车返回医学观察中心,并嘱咐她一定戴好口罩,坐后排、开窗户,记好车牌号。回来后,王必志医生继续尽心尽力为她诊断观察,尽管她暂不诊断为新冠肺炎,但持续的低烧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每30min的测量体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37.1、37.0、36.9、37.1……最后一次测量体温时已凌晨1点。

这样的夜晚,王必志已经经历了很多,外面寂寥无声,他仰头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夜,告诉自己漫漫冬夜终将过去,曙光即将到来,春天也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