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县,一场持续多年的环境污染正在静悄悄地侵蚀着当地的水文环境与居民生活。在这场危机背后,是失效的监管、形式主义的整治和地方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持续逃避。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

本社历时数月调查发现,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及其周边企业存在长期污水直排、水质严重超标的现象。虽然问题多次被举报,媒体也曾曝光,但污染却始终未能根治。环保部门与涉事企业之间的“躲猫猫”现象:整改一阵风,问题再反弹,责任人却鲜有人问责。


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来自区内多个行业的工业废水,包括食品加工、高新电子、纺织印染等企业的生产废水。公开资料显示,该厂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和酸性物质,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


食品与饮料加工行业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设备清洗、车间地面冲洗等环节。以饮料生产项目为例,其产生的乙酸雾吸收废水、设备清洗废水等含有机物、酸碱物质及少量油脂,需要经过严格预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电子与机械制造行业的废水问题更为严重,电子企业产生的CNC超声波清洗废水、打磨废水、切割废水等含有金属碎屑、清洗剂残留等污染物。机械制造企业的喷涂废水、染色废水则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涂料成分。纺织与化纤行业的废水同样是重要污染源。特种化纤企业的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化纤拉丝、浸胶等工序,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纺织印染企业的废水则包含染料、浆料等污染物,色度高、COD浓度大。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排污口信息牌

本社近期多次到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进行实地调查,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从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呈墨黑色,水面漂浮着大量油污,散发出刺鼻的恶臭。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排污口实际排污情况

2025年9月9日上午,本社与涟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到排污现场发现,此排污口排出的废水颜色呈黄褐色,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称是由于祁六沟水体颜色衬托出排污口颜色不正常,黑水不代表是污水,会安排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水质检测。


然而,10日上午本社独自到现场发现废水颜色依旧呈现黑褐色,随即要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到现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称颜色确实有问题,会马上取样检测,本社离开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称取样的废水基本无色透明,不存在污染情况 。


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到达现场与本社4次单独到达现场废水颜色不一致 ?这种“躲猫猫”式的水质变化,究竟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干预?


令人震惊的是,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染问题已持续数年之久,但当地环保部门却未能有效解决。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早在2021年就有村民向涟水县生态环境局举报该厂污染问题,但得到的回应却是“检测合格,没有问题"”。


而实际上,根据淮安市生态环境局文件,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公兴河。若真如环保部门所言“检测合格”,为何会出现排污口污水颜色异常、气味刺鼻的情况?


中信华电子产业园:隐秘排污口封堵后复开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在江苏省涟水县中信华电子产业园东北角,一处隐秘的排污口长期向外排放污水,污染周边环境。


直到本社介入调查并向涟水县环保局反映情况后,这个排污口才在第二天被迅速封堵。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此排污口再次被打开。调查还发现,位于中信华电子产业园的西侧,也发现疑似排污口。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位于中信华东北侧的河道及排污口

中信华电子产业园是涟水县的重点工业园区,承载着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然而,该园区的环保问题却屡屡引发关注。


群众举报称该产业园东北角存在一处排污口,长期向外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周边沟渠水质浑浊,气味刺鼻 。


2025年5月份,本社实地走访发现,该排污口位于园区一处偏僻角落,周围杂草丛生,隐蔽性极强。排污口直接连通园区内部管道,污水呈黑褐色,夹杂着刺鼻的化学气味,流入附近的排水沟。知情人表示,这一排污现象已持续数月,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始终未见有效整改 。


本社将调查结果向涟水县环保局进行了反映。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一天后,本社再次来到现场时,排污口已被水泥封堵,并被旁边河流水源稀释。现场施工痕迹明显,封堵工作显然是紧急完成。


涟水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向本社证实,日常巡查早已发现此违规排污问题,且多次要求涟水开发区环保安全部门督促整改,但整改进度缓慢,直到本社介入后,相关单位才迅速采取行动。这种“媒体曝光-紧急整改-问题反弹”的恶性循环,充分暴露了当地环保监管的严重漏洞。

 

被封堵的排污口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被再次打开的排污口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中信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连水县经济开发区兴盛路北侧、旺旺五路西侧(涟水县经济开发区中信华电子产业园内) 。该公司年加工600万片SMT贴片扩建项目环评文件显示,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接管标准后,排入涟水县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尾水达标后排入祁六沟,最终汇入公兴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产业园内存在隐秘排污口,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江苏涟水:污水直排数年未治 工作人员称“黑水不代表是污水”

散发恶臭味的黑褐色河水

环保部门与企业躲猫猫,整改流于形式


这两起环境污染事件,均暴露出当地环保监管的严重漏洞,以及部分企业环保责任的缺失。


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的环评文件显示,该项目设计之初就关注到了纳污水体的水质和环境容量问题,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包括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尾水对纳污河祁六沟、公兴河的影响等。然而,这些环保考量在实际运营中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2020年的环评报告就指出,随着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工业企业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一些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入驻,导致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发生了较大变化;污水处理厂原设计水质、各处理构筑物的负荷等参数部分已超出设计规范,已不适合现阶段生产需要;在2013年改建工程中,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等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为何长期存在却未得到有效解决?当地环保部门是否履行了监管职责?


中信华电子产业园作为涟水县重点工业园区,其环保监管本应更加严格。然而,从隐秘排污口长期存在且反复开启的情况来看,当地环保监管几乎形同虚设。


涟水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巡查中早已发现这一排污问题,并要求涟水开发区环保安全部门督促整改。既然早就发现问题,为何不采取有效措施?为何只有在媒体介入后才进行紧急整改?这种“选择性执法”和“应付式整改”,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反而会助长企业的侥幸心理,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根据《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管理要求,企业应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也应按照《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合理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识。


然而,当本社与管委会工作人员同时在场时,排污口废水呈黄褐色;而当本社单独前往时,废水则呈黑褐色。这种明显的差异,是否意味着环境监测系统被“选择性使用”?是否存在数据造假或监测设备“失灵”的情况?


涟水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和中信华电子产业园的污染问题,是当前一些地方环保工作“重表面、轻实质”的典型缩影。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躲猫猫”游戏,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当前,江苏正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碧水保卫战”,强调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然而,涟水这一案例提醒本们,环保口号的落地仍需依靠真正有力的执行力和制度监督。


“黑水不是污水”的荒诞逻辑不应成为现实的注脚。唯有强化监管刚性,真正让企业承担环境治理成本,并通过信息公开接受公众与舆论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方环保“走过场”的局面。


本社将持续关注涟水生态问题的整改进展,追问责任归属,推动更多事实被揭示、问题被纠正。在这场与污染的长期拉锯战中,我们不应沉默。


排行榜

  • 日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