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冠肺炎逝者尸检:肺部状态不一定是致死原因

自2月16日凌晨完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尸体解剖后,截至2月25日,专家团队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目前,解剖初步结果正在内部讨论,形成共识后将于近期发布,指导一线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治疗。

“现在尸检做得很有限,我们出来的结果只有3例,数量较少不一定有代表性。总体上看跟SARS病变有很相似的地方,但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近日,红星新闻从一位参与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病理研究的专家处获悉,目前遗体解剖病理分析的情况显示,结果多半提示病变主要都是严重病毒性肺炎的改变,但尚需要积累更多病例证实。

2月26日,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所长何方刚接受红星新闻专访。作为中国法医学会会员,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理事,何方刚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临床学教学、研究和鉴定工作。

何方刚告诉红星新闻,尽管病理学死因诊断是金标准,但一定要结合临床过程判断,不能仅仅凭病理做死因诊断,两者充分结合才是一个更科学准确的判断。

专家解读新冠肺炎逝者尸检:肺部状态不一定是致死原因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所长何方刚 受访者供图

他同时表示,理想化的遗体解剖对象需要有非常典型有病毒侵害的临床死亡过程,并且本身没有基础疾病的青壮年患者。这样在进行病理分析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少,更容易更好地发现病毒对人体损害情况。

以下是红星新闻对何方刚的专访。

肺部状态不一定是致死原因

病理解剖了解病毒可能损伤的靶器官重点

红星新闻: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遗体解剖的目的是什么?

何方刚:遗体解剖的目的,首先在于寻找死亡原因。对新冠肺炎逝者来说,就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有些逝者的死因不是特别明确。其次,通过系统的遗体解剖,来了解患者的器官损伤和病理状态,进一步了解病毒可能损伤的靶器官和靶细胞重点在什么地方。

比如说我们看到新冠肺炎逝者的肺部损伤,但有些人肺部的状态不一定是致死原因。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也有可能是免疫器官的损害、炎症因子风暴作用,引发一种突然的死亡。遗体解剖可以对各个器官进行系统检查,明确逝者各方面的损伤状态。

红星新闻:遗体解剖应如何征得家属同意,有哪些伦理问题?

何方刚:从伦理上,遗体解剖应当要征得家属的同意。特别对于烈性传染病的遗体解剖,国家卫健委专门出台了专门文件,要求解剖需要征得家属同意,这是我国目前的规定。其实,国际上有些国家,对于烈性传染病遗体解剖是有一定强制要求的,但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合适的。

红星新闻:进行遗体解剖前是否特殊处理吗?

何方刚:从遗体解剖的角度严格来说,不对遗体进行特殊处理,不需要做,也不能做。因为如果进行无害化处理,组织细胞结构就可能发生变化,损失原始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风险非常大,原因就在这里。最多只能对体表、外围环境进行灭菌和杀毒处理。

专家解读新冠肺炎逝者尸检:肺部状态不一定是致死原因

何方刚在疫情期间进行尸检工作 受访者供图

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于进行遗体解剖的法医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没有合适的尸检室,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手术室里面进行。这就要求手术室有非常好的的负压条件,减少遗体解剖带来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新冠肺炎逝者血液和肺部存有病毒

相关人员加强防护非常重要

红星新闻:有种说法,在新冠肺炎逝者遗体及其组织中,病毒存活一般在72小时甚至以上,病毒携带量是普通感染者的指数倍?

何方刚: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新冠肺炎逝者血液和肺部存在有病毒,而且含量非常高。解剖时一定会把肺打开,组织和血液里含有病毒,就会导致病毒向外扩散的风险增加。如果发生血液喷溅,任何粘附都可能导致感染。所以相关人员加强防护非常重要。

红星新闻:遗体解剖具体的操作是怎么样的?

何方刚:遗体解剖一般需要两三名法医共同完成。就像平时做手术一样,一人主刀,把握主方向,另外两个人做配合。遗体解剖跟手术不一样的地方,是解剖时还需要照相,便于留取第一手资料供其他人进行参考。

我们做遗体解剖一定是系统性的,不是单独解剖某一个部位。这个病毒我们目前不知道它对各个器官到底是如何进行损害的,对每个器官的细胞和组织损害情况都不知道。所以应该系统性解剖各个器官,比如肺部、心脏、免疫系统、大脑,包括胃肠道等都要做检查。

红星新闻:据了解,遗体组织进行检验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电镜、免疫组化和病原体确认等。能否简单介绍下原理。

何方刚:从病理学角度,有些东西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有限的,通过免疫组化,对某些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做特殊的染色。由于不同细胞它的蛋白质对于不同抗体、染色剂的亲和力、吸附能力不同,通过特殊的免疫组化染色,我们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显示出来,了解它对蛋白质状态是什么样子。

电镜分辨率更高,目的是看细胞里面的细胞器。细胞是一个结构,细胞里面还有亚细胞结构,就是细胞器。这些通过电镜,能够判断病毒对这些亚细胞结构有没有损害和损伤。

病理解剖主要是确认病毒在哪些地方存在。病原体有很多种,比如细菌、病毒都是叫病原体。在对遗体进行解剖时,这几个方法都会用到。

要分析病毒在哪些组织和细胞含量高

病理学死因一定要结合临床过程判断

红星新闻:遗体解剖如何发现病毒致病性和致死性原因?

何方刚:致死性原因一定要综合判断。病毒对组织器官的损害状态到底怎么样,需要解剖后通过病理检查仔细分析,进一步进行检验。要查看病毒在哪一些组织和细胞里面含量较高,病毒当时在细胞里面的活性,病毒和细胞组织结合状态,这些都是需要非常细致地做进一步病理解剖和相关免疫组化,甚至电镜检验才能做出判断的。

红星新闻:临床诊断与遗体解剖结论是否会有出入?

何方刚: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医学上来说,一个准确的遗体解剖,病理学死因诊断应该是金标准。但这也取决于遗体解剖者的专业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尽管病理学死因诊断是金标准,但一定要结合临床过程判断,不能仅仅凭病理做死因诊断。两者充分结合才是一个更科学准确的判断。

法医和病理、临床医生之间在认识上有时是有区别的。因为有的法医可能没有临床经验,有的临床医生可能不懂病理学。如果他们之间不能达成统一认识,贸然地各说各话是不合适的,可能会有偏差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红星新闻:遗体解剖能否帮助我们明确病毒传播的途径?

何方刚:我个人不这样认为。遗体解剖只能查到病毒在体内的一种状态。至于是怎么传播的,要通过结合临床、结合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不能仅仅依靠遗体解剖来判断。

红星新闻:有专家表示,病毒可能除了在呼吸道复制扩增以外,还可能在其他部位的上皮细胞也会扩增。所以其他器官的病理解剖也很重要。

何方刚:病毒对人体的侵害首先是通过呼吸道。但病毒在体内繁殖以后,肯定会损害到其他器官包括肾脏。特别是引发毒血症,造成人体缺氧缺血等改变后,可能会损害肾脏和肝脏。但它是不是最根本最直接的,我们现在不好评价,可能需要进一步检验。我初步的判断应该是一个连锁的继发性反应。

新冠肺炎逝者尸检难度和风险高

理想化样本更容易发现病毒损害情况

红星新闻:目前,专家团队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这个数量是否满足病理分析?

何方刚:从数量上来说,数量越多,综合分析多,代表性会更好。对于遗体解剖来说,选取样本是很困难事情。你认为的一个理想化的样本,但如果死者家属不同意,就没有办法进行。我现在了解的情况是,目前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大部分是高龄逝者。由于高龄逝者本身器官功能、免疫动能都不是很好,而且并发症较多,代表性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理想化的遗体解剖对象最好是有典型的临床死亡过程的青壮年患者,有一个非常典型有病毒侵害过程,并且本身没有基础疾病。这样在进行病理分析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少,更容易更好地发现病毒对人体损害情况。

红星新闻:死者生前临床上不同药物的使用对遗体解剖的结果会有影响吗?

何方刚:严格上说是有影响的,所以样本越多越好,就是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不同的药物,对于组织器官,对病毒的干预作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当然,这个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从临床医疗的过程来说,这种影响恰好反应出药物和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和人体之间的作用。

红星新闻:大家都期待遗体解剖对于临床治疗的一个指导。

何方刚:遗体解剖的意义毫无疑问,可以系统了解死者的组织器官的变化和病变状态,指导临床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但是遗体解剖一定要和临床、病理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给出意见。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相对来说难度和风险都比较高,毕竟这是未知的疾病和未知的病毒。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任江波

编辑 张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