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隽水河畔,有一支老兵防控突击队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通讯员郭永安

调查“四类人员”信息,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街面巡查路口值守……连日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紧要关头,美丽的隽水河畔有一支由民间社会力量组成的“参战老兵防控突击队”,正活跃在通城县隽水镇和平社区的大街小巷,他们不惧被病毒感染的危险走进楼栋,帮居民代购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老兵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忠诚品质,退伍军人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从而赢得社区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通城县隽水河畔,有一支老兵防控突击队

朋友圈里发“英雄帖”,众多老兵报名成立防控突击队

2月上旬以来,随着新冠肺炎感染病毒肆虐,通城县城疫情防控形势一度严峻。针对县城社区人员流动大,存在巨大传播隐患的问题,通城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决定从局相关单位抽调人员下沉到社区,协助社区干群搞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鉴于局机关人手少的客观事实,于是该局倡议积极发动民间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切实形成联防联控新态势。倡议书一下发,通城县退伍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伟民同志迅速在微信朋友圈里编发了拟组织一个老兵突击队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提议,不到十分钟,金水平、胡其龙 、杜亚东 、舒东明、胡善龙等5位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率先跟帖留言,表示积极参加老兵突击队活动。一时间,让罗伟民感动不已,他连夜为每位队员准备了一个口罩,一个红袖章,和一面印有“参战老兵防控突击队”字样的队旗,第二天一早这支民间社会力量“参战老兵防控突击队”就在和平社区正式成立了。

通城县隽水河畔,有一支老兵防控突击队

卡点值守,搬运物资,老兵们的一天忙碌而充实

“只要体温高于37.2度,列为疑似病例的,就要在患者所在的楼房张贴‘发热楼栋’,哪怕最终排除患有新冠肺炎。”倡议召集人、县退伍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伟民这样跟老兵们交待说:“这既是县防控指挥部统一指令,也是大多数居民群众的意愿。”

和平社区在通城县属于老旧社区,也是县城核心区域,居住人员复杂、外地返乡人员多、院落与小区散乱分布、管理难度大。但疫情爆发以来,进驻之初,老兵们凭着满腔热情,在领队罗伟民同志的带领下,大家毎天准时出现在社区……为增强居民防护意识,自编了一些通俗易懂的顺口溜“隔离不隔情,忽视疫情等于零”;“戴口罩、最重要,勤洗手、是次要,常开窗来笑一笑”等顺口溜,手持喇叭循环播放;加固隔离卡点、分装上门分发物资;巡逻宣传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劝散聚集人群;帮忙清扫社区院落、整理捐赠物资、分装好之后随车送达各小区投放点,保障后勤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居民家门口,让老百姓能尽快吃上新鲜蔬菜。

一天工作接近尾声时,老兵还列队扛着“参战老兵防疫突击队”在街上巡逻,并用老兵们习惯的军营拉歌形式来鼓舞斗志,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倍受鼓舞。在疫情期间,参战老兵防控突击队已经成为隽水河畔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老兵们热情洋溢、乐观向上的精气神同时也感染着许多居民和社区工作者,让人振奋。

“这些参战老英雄们年纪这么大了、干劲还这么足,替老百姓分装物资有时甚至忙到深夜十点多,毫无怨言,我们都很钦佩他们!这群爹爹们真是了不起!”一位过路的居民边说边为他们翘起了大姆指。

有时候甚至有风言风语传来:“这些老兵就是搞个形式,天天扛着个旗子”,老兵们听后大都是笑而不答。只有老兵舒东明自言自语道:“我们都这把年纪了,都是退休了的,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疫情当前,国有难,召必回,回必战,当兵人的英雄本色和家国情怀我们永远不会丢撒!”说完,脸上露着自我满足的神情又投入工作中去了。

通城县隽水河畔,有一支老兵防控突击队

奋战三十多个日夜摸牌600多户,他们筑起防疫坚强堡垒

昔日戍边洒热血,今朝抗疫映余晖。

老兵突击队的领队罗伟民,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自从他召集了这个老兵突击队以来,为了避免病毒感染到家人,他硬是将老婆和仅有两个多月大的儿子送至老丈人家,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风雨无阻,带领着老兵突击队在通城县隽水镇和平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了三十多个日日夜夜。

他表示,“和这些老前辈们一起在社区抗疫战斗,我每天都感到满血复活,仿佛又回到了军旅生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疫情当前,我们作为基层退伍军人事务工作者,作为一个曾经当过兵的人,国难当头,不冲在前面就有愧于我是退伍军人的这个老兵身份!”

截止目前,老兵突击队以和平社区为作战单元,共摸排600余户2000多人,重点掌握离汉离隽人员信息、联系方式以及有无发热等症状,参与张贴“发热楼栋”和紧急通知等1万多张,悬挂宣传标语500余幅,协调帮助200余户群众解决急需生活物资问题,用新时代老兵们退伍不褪色的家国情怀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坚强保垒,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书写着湖北退伍军人群体应有的本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