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贾天荣
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做好公共场所等疫情防控对巩固前期的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至关重要。当前情形下,乘坐公共交通时应该注意哪些?景区、餐厅、高速等公共场所应做好哪些防控措施?商超、超市该不该开门营业?
今天(3月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现阶段公共场所等疫情防控工作。
(图说:发布会现场。来源:中国网)
从两个方面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和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表示,关于如何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和安全,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出租车、网约车这一类相对有比较独立空间的,另一方面是公交车、地铁,在复工复产以后,乘坐人会比较多,所以分别来说。
张流波表示提到,出租车、网约车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保司机没有感染,可以建立一个健康申报制度,进行体温检测,也要注意司机在全程都要戴口罩,经常做手卫生,这是对司机的基本要求。
二是车辆应该每天出车前对门把手、座位、扶手这些地方做清洁消毒的处理。
三是行驶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外面温度合适的时候尽量开窗,保证比较好的空气交流。
四是乘客上车前先打开门一两分钟让它有一个空气交换的机会,也可以用消毒纸巾对可能碰到的位置做擦试消毒,最关键是乘客乘坐的时候也要全程戴口罩,乘坐结束后也要做手卫生。五是付费时提倡无接触式的付费。
对于乘坐公交车有四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一是公交公司应该根据客流量适当地安排车辆,尽量疏散客流、降低车厢拥挤度。
二是条件允许时,行驶过程中尽量开窗通风,如果有空调系统,要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尽量地增加消毒频次。
三是乘客、乘务员、司机都应该佩戴口罩。四是乘客在乘坐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乘客下车以后最好做手卫生。
关于地铁,张流波提出七个方面建议:
一是加强人员疏导,控制进站人数;
二是在站厅增加体温检测装置;
三是增加公共设施公共区域的清洗消毒频次,保证站台内空调正常运转;
四是每次出行前,对车厢内部做清洁和消毒处理,特别要注意保证车厢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五是运行人员,包括站台服务人员都应该佩戴口罩;
六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海报、提示性标语等方式来宣传相关防控知识;
七是作为乘客在乘坐全程要戴口罩,在乘坐结束后做手卫生。
旅游景区、酒店及高速服务区要做好这八个方面工作
关于旅游景区、酒店以及高速服务区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控措施,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提出,一方面强调恢复开业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物资的准备,包括采购足够的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以及体温计等等这些防护物资。同时对场地内外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包括卫生间、宿舍、餐厅等等这些公共区域。在营业过程中要做好八个方面的防控工作:
一是对进入的游客或顾客的体温进行测量。在任何一个场所,体温测量是最重要的。
二是加强场所内空气流通,可以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出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特别要确认厢式电梯的排气扇以及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三是加强场所内清洁消毒,对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开关等部位要加强频次进行清洁消毒。
四是垃圾应当分类并及时处理。垃圾筒及地面和墙壁要保持清洁。
五是卫生间应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洗手设施要确保运行正常,洗手池无污垢、便池无粪便、无积粪,有条件的还可以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和感应式手消毒装置。
六是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七是设置应急区域,特别是遇到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及时到应急区域内进行暂时隔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八是在场所内显著区域要有健康宣传,包括滚动视频或者张贴宣传资料。
(图说: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来源:中国网)
疫情期间不建议开放游泳馆和公共浴室
张流波表示,疫情期间还是不建议到游泳馆、到公共浴室,所以不建议开放游泳馆和公共浴室。如果疫情结束后再开放,就是按常规做好相关的消毒清洁的工作,常规的工作是保持常规的清洁和定时消毒。中央空调要做到清洁和消毒。公用物品,毛巾、拖鞋,这些也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还要特别注意,游泳池水、浴池水的消毒也是很关键的。
做好这六件事,保证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就餐安全
施小明表示,餐厅就餐安全是整个疫情防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餐厅员工健康体检制度。每天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检测,并做好记录,严禁带病上岗。
二是加强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做好餐饮具的清洁消毒,确保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三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确保食堂内配备有效的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的可以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到规范超市购买冷冻冰鲜产品,不购买野生动物或未经检验检疫的畜禽生鲜肉品。加工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畜禽肉、蛋类务必煮熟煮透,食物应保证新鲜、清洁、卫生,过夜食品不得供应。
五是加强餐厅通风换气。在气温适合和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营业期间可开门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六是对进入餐厅人员要进行体温测量,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到应急区域隔离,然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用炮雾车喷雾,用飞机喷洒消毒液要避免,这六种情况不应进行消毒
张流波指出,疫情期间,在各地的新闻报道里经常能够看到,用炮雾车喷雾,用飞机喷洒消毒,这些方式更多是重形式。这种消毒特别要避免,我们更多地要考虑消毒效果。
2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专门把过度消毒的问题作为重要一点强调,专门列出了六种情况不应进行消毒:
一是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
二是雨雪天气不对室外环境进行消毒。
三是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的消毒。
四是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全身进行喷洒消毒。
五是不对外环境的水塘、水库、人工湖这些环境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
六是不在有人的情况下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这也是我们重点要防止的过度消毒的问题。
(图说: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来源:中国网)
乘坐公共交通多关注时刻表,别到太早,降低人员密度
随着陆续复工复产,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乘客密度逐渐增加,对此张流波对于乘客有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应该关注时刻表,别到的太早了。这样既可以降低候机楼、候车室人员的密度,也能够避免自己长期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当然这一条有些交通部门也有规定,提前2小时、3小时不能进站。
二是乘客进站时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和公共物品。少和陌生人做过多交流,要经常地做手卫生,当怀疑手碰到一些脏的东西以后尽快做好手卫生。
三是乘坐这些交通工具的时候要保持安静,避免喧哗。咳嗽、打喷嚏要讲究文明礼仪,要用纸巾遮挡或者用手臂遮挡口鼻。如果去卫生间,要注意扶手、门把手这些物体表面,当接触这些的时候及时做好手卫生。
四是条件允许时和临座隔远一点,隔着座位坐是最好的。
超市、商场必须营业,但要做好这七个方面
张流波表示,商场、超市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营业,它要满足老百姓日常的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商店、超市不得不开门。作为消费者来说,应该尽量地减少到这些商店、超市去的机会,去了也要尽量缩短时间。到这些地方去,应该是买东西而不是逛商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重点环节比如电梯、中央空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还不只是这些,有七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对于电梯、地面、侧壁、电梯按钮、自动扶梯,这些地方顾客经常接触,所以要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对于柜台也要经常清洁消毒。
第二,对于中央空调,因为超市是比较大的环境,不管是全空气系统,还是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都要尽量采用全新风,如果不能实现全新风的时候也一定要开启最大新风,开启最大新风可能还不够,这时候开门开窗通风作为补充是有必要的。
第三,对服务员应该建立健康申报制度和体温检测制度,及时发现可疑症状,对顾客进行体温监测,尽早识别可疑的可能感染者。
第四,在购物时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起码一米以上,哪怕过秤的时候、交款的时候、排队的时候也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第五,交款时最好电子付费。
第六,人人都应该戴口罩,不管是顾客还是服务员,做好手卫生。
第七,如果真是发现了可疑病例,要及时地联系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在他们指导下进行综合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