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家里的“危险”生活用品竟然是这个!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或死亡!

谈起“中毒”,大家首先想到多半是农药、鼠药、毒蛇、毒蘑菇、有毒化工品……似乎离我们日常生活都很遥远。

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中也潜伏着一些危险生活用品,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家人中毒或受伤。

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一样危险品就是:清洁剂。

家用清洁剂使用不当,可致人死亡

实话告诉你,这还真不是谣言。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里有一集“清洁剂浴室杀人事件”,凶手利用的就是我们家中常用的清洁剂:洁厕液 + 消毒水。

洁厕液可以清洗马桶里的污垢、并去除异味,因为它的有效成分是强酸氢离子 (H+),能消解污垢中的有机质成分。

而消毒水(84 消毒液等产品)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盐 (ClO-),具有强氧化性,多用于漂白、杀菌。

潜伏在家里的“危险”生活用品竟然是这个!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或死亡!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把这两类产品混合的话,这 2 种主要成分会产生以下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氯气 (Cl2)

2H+ + ClO- = H2O + Cl-

2H+ + Cl- + ClO- = H2O + Cl2

(这 2 个化学公式没有超纲哦,属于初中阶段水平~)

如果洁厕液本身就是盐酸成分,即 H+ 和 Cl- 的组合,则反应将更为剧烈。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刺激性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短时间内吸入较大量氯气会引起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症状包括呛咳、呼吸困难、眼和皮肤灼伤刺痛等。

氯气能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对患有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可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如果环境空间较小且密闭,如封闭的浴室,空气中的氯气浓度会相当高,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过多起这样的新闻。比如,北京的王女士在家中清洁马桶时,先使用了洁厕灵,随后又倒入了 84 消毒液。

两者混合形成大量泡沫和刺鼻气体,导致王女士呼吸衰竭,被送到医院抢救。

潜伏在家里的“危险”生活用品竟然是这个!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或死亡!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样看来,凶器就在我们身边啊……

但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这个常识,以及氯气中毒如何急救,类似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为了避免发生中毒,请注意: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标签上的使用方法。

使用清洁剂时一次只使用一种,不可多种混用。

清洁剂大多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因此使用的时候要带橡胶手套。

使用清洁剂清洁时,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要妥善保管,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购入新的清洁剂后,要让孩子认清其外壳模样,并交待清楚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不能误食,若误食了又会产生什么样后果等等。

如果清洁后再要用 84 消毒液消毒的话,一定要间隔半小时以上。

两种清洁剂分开放置,避免疏忽同时使用。

潜伏在家里的“危险”生活用品竟然是这个!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或死亡!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万一产生有害气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屏住呼吸,用湿毛巾堵住口鼻,打开窗户后撤离并关上房门,等有害气体自然消散。

残余的清洁剂可以用大量水冲掉。

若误触或误食清洁剂,则:

皮肤接触者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 15 分钟。衣服污染时要立即脱去衣服,并直接用水冲洗衣服下污染的部位。

溅入眼睛者要及时用流动水冲洗眼部至少 15 分钟。冲洗时须将眼睑分开。

口服者若在 10 分钟以内,可一次口服清水 1000 毫升或大量饮用牛奶,但如口服时间已超过 10 分钟,就不能饮用任何液体了。

不可催吐,因催吐时反流的酸性液体腐蚀食道和咽喉。对神志清醒者可让其用清水漱口并吐出。

对有烧灼感或其它中毒表现者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参考文献:

[1] 吴凡,郭常义. 工作和生活环境突发健康危害事件百例剖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宁工红. 常见毒物急性中毒的简易检验与急救.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