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职医生夏思思的同事治愈后返岗捐血浆,称为普通病人增多而高兴

3月11日,南都记者从殉职医生夏思思生前工作的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被感染的12名医护均已治愈,安全度过隔离期,部分已返岗工作。

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胡涛就是其中之一。他于2月2日被抽调去发热门诊,2月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经治疗痊愈后,他已度过14天的隔离观察期,并已返回神经外科工作14天。3月8日,胡涛还独自一人前往武汉市血液中心,捐献血浆200毫升。

“其实没有特别的考虑,我作为一个康复者,血浆有益我就去献。”3月11日,胡涛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症状算是轻症,目前身体基本上好了,就是会觉得以前更容易累一些。

胡涛说,结束隔离次日他就回到神经外科继续工作了,没有什么“伟大”的理由,同事们都还在一线辛苦工作,尽量多个人去帮忙分担一点。 “现在疫情稍微有点好转,很多重症的神经外科的病人敢出来看病了,我们医生当然要好好治疗。”

殉职医生夏思思的同事治愈后返岗捐血浆,称为普通病人增多而高兴

夏思思。对话

l谈夏思思:关注病情发展,曾听到她在医院大群里问好

南都:夏思思医生在您之前被确诊,有关注她的病情发展吗?

胡涛:1月中下旬就知道她感染了,知道她是消化内科的医生以后,我就直接联系她科室的上级,把她的CT片子要过来看。那边大概每隔三四天都会同步给我新的CT片子,情况确实是在不断加重。但是我和夏医生本人是没有直接接触的,主要是通过她的上级和好朋友了解情况。

后来,我也确诊住院了,但仍然在关注她的病情发展。在她被送去中南医院的四五天前,我们都以为她的情况可能是有所好转。因为她当时在医院的大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向大家问好。我们纷纷在群里问,“是不是好一些了?”“情况有在好转吗?”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就被转去了中南医院,后来还上了ECMO,我给中南医院的老师打了电话询问她的情况,反馈回来的消息不是很乐观。

南都:夏医生的殉职,对你和你的同事有什么影响?

胡涛:大家都很伤心,不愿意去讨论。夏医生的病情发展我们都有密切关心,但是最后的急速加重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年轻有为的同事就这样离开了,心理上的冲击确实是比较大的。

我想,等到大家都比较平静下来的时候,或许可以更专业地分析夏医生这个病例。

l谈确诊:咽痛和咳嗽,很难明确说到底是在哪里感染的

南都: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支援发热门诊的?当时情况如何?

胡涛:这次新冠疫情最开始靠的是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同事们,他们是最辛苦的主力军,那时候防护物资也不能立刻全面到位。我记得医院接诊的高峰从1月25日、26日持续到2月7日、8日,这十天里发热门诊一天可以出200个号,是平时的四五倍。

包括我们神经外科在内的其它科室的医生是后备役,随时等待医院的安排上一线。2月2日开始,我就负责值守发热门诊。

南都: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

胡涛:2月2日,我被抽调去发热门诊。2月5日就开始发病,马上先去做了CT片子,显示没有异常。但是我们领导不放心,劝我9号又去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是阳性。我的症状算是轻症,不过当时检测出来肝功能有一些异常。

现在也很难明确说到底是在哪里感染的,不过我的抵抗力一定程度上帮了忙。

殉职医生夏思思的同事治愈后返岗捐血浆,称为普通病人增多而高兴

胡涛。

南都新冠肺炎初期症状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胡涛: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我经常在冬季感冒,症状主要是流涕和打喷嚏。但是新冠肺炎的症状主要是咽痛和发热。2月初,我当时感觉到咽痛,一开始还怀疑是咽喉炎,因为工作的时候需要隔着防护服和病人大声说话,很消耗嗓子。

南都:感染后有无告诉家人?

胡涛:只告诉了我爱人一个人,她是同济中法院区的一名护士,也在一线工作。没有告诉两边的老人,也是不希望他们太操心。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一岁多,还不懂事呢。

l谈康复:与同事沟通研究自己的治疗方案

南都:住院的时候会和同事沟通自己的病情吗?

胡涛:一定会的。我会把自己服药后的感受告诉负责治疗我的同事。我当时非常明显的症状就是咽痛和咳嗽。试了一些药物后,发现中药有很好的化痰效果。一些西药对咽痛、咳嗽、防止肺部纤维化的效果比较好。当时比较担心的是,我的肝功能的一些指标有异常,也会随时和同事反应用药的效果,一起尝试不同的方案。

我在住院期间还是比较乐观的。当时一边躺着吃药,也看了不少的国内外文献,发现都有比较成功的治愈案例,也会把关注到的新情况及时同步给同事一起讨论,商量如何防止炎症爆发。如果炎症风暴真的来临了,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

南都:14天隔离期在哪里度过?主要做些什么?

胡涛:14天里就是住在医院专门为职工腾出来的隔离病房。我本来就是医生,所以不用同事特别照顾我,拿了体温计以后,自己每天早晚测一次,登记到体温表中。按照规定,如果隔离一周时出现异常就需要再做CT,我的情况比较稳定,所以是两周之后复查了CT,结果都是可以的。

南都:现在身体怎么样?

胡涛:身体基本上好了,就是会觉得以前更容易累一些。现在会更容易犯困,比以前睡觉的时间要长,走楼梯多了会有一点喘气。不过像我们神经外科来的病人基本都是危重症,经常半夜开刀,需要消耗的精力也比较多。

我以前偶尔会打打篮球,但是现在因为生病在医院里待了这么多天,运动量也少了,所以容易疲累也是正常的。

南都:生病以后,心态上会有什么变化吗?有什么新的感悟?

胡涛:最大的感受就是健康比啥都重要,其它的都是次要的。专业上的感悟是,我们作为医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更新学习。

l谈返岗:不是故意瞒着妻子捐献200毫升血浆

南都:为什么在隔离期结束后没有休息,选择了立即返岗?

胡涛:没什么伟大的理由,也不是说医院没了我就无法运转了。而是你的同事们都还在一线辛苦工作,你怎么能待在家里呢?尽量多个人去帮忙分担一点工作吧。而且待在家里也会闷得慌,还不如出门工作。

2月12日出院,2月26日结束隔离,2月27日我就去神经外科恢复工作了。虽然之前神经外科的工作也没有停,科室还是在运转的。但是现在疫情稍微有点好转,很多重症的神经外科的病人敢出来看病了,我们医生当然要好好治疗。

南都:听说你捐献了200毫升的血浆,是瞒着妻子的?

胡涛:其实没有特别的考虑,我作为一个康复者,血浆有益我就去献。也不是故意瞒着妻子,而是不想给她添乱。她也是医护人员,肯定也会支持我的决定。只是我考虑到她现在还在一线工作,这个事情提了,只会让她分神操心。两夫妻总归要互相理解。

南都:你现在在神经外科工作节奏是什么样的?

胡涛:我回来以后,很快加入了神经外科的排班表里。一般一个班要上24小时,从第一天早上八点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结束后还要处理一些临床的病人,去医院查房。大概当天十二点钟就回家休息。

南都:有注意到哪些迹象,觉得疫情正在好转?

胡涛:我们对战胜疫情还是要有信心的。据我了解,目前新冠肺炎确诊入院的很多患者,症状正在不断好转,新入院的病人症状也会比之前的更轻一些。

更重要的迹象是,我们医院普通门诊的病人变多了。因为之前的出行政策更严格,随着现在各地调度越来越顺畅,一些之前被困在家中的慢性病人和非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都可以由社区或者村子里包车统一外出看病了。

我们神经外科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了,仿佛回到了疫情前的工作节奏,但我心里非常高兴。

采写:南都记者 诸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