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抑郁变为躁狂,人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这8个误解!你一定要了解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但误解仍然存在,让专家告诉你怎么区别事实与误解吧。

由于意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对双相情感障碍有基本了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双相情感障碍被正式称为抑郁躁狂型忧郁症(躁狂症)。

然而,对这种精神障碍的误解仍然存在,它使一个人的情绪从抑郁变为躁狂,并影响着人的精力、精神和活动能力。

美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邀请了5位双相情感障碍方面的专家来帮助大家区分误解和事实。

以下是专家们经常从患者和公众那里听到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8个常见误解。

从抑郁变为躁狂,人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这8个误解!你一定要了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误解1: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根据统计和研究,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某一年内,美国约有570万成年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约占美国18岁及以上人口的2.6%。

托马斯(Thomas E. Smith)博士是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内科与外科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副教授。

他表示,儿童和青少年患病人数估计差别很大,部分原因是诊断标准存在争议。

一些数据:

但儿童和青少年双相障碍基金会估计,尽管许多人未确诊,但至少75万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哥伦比亚大学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确诊率急剧上升,成人也如此。

研究人员查看美国1994-1995年和2002-2003年双相障碍诊断的就诊次数时发现,儿童就诊次数增加了40倍,成人也增加了近一倍。

误解2:双相情感障碍只是情绪波动的另一种说法

事实并非如此,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服务和干预研究部门治疗研究副主任马修(Matthew Rudorfer)表示,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情绪波动与非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大有不同。

他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最重要的是它们会影响某些重要的功能,例如工作能力、管理家庭的能力或学习能力。”

专家一致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要比一般人更严重,例如,对于下雨影响了周末计划、或者努力减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从抑郁变为躁狂,人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这8个误解!你一定要了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误解3:患者经常在抑郁症和躁狂症之间来回转换

加里(Gary Sachs)博士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双相情感临床和研究项目主任、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他说:“有双重性格的人会时而悲伤时而欣快,但将此视为双相情感障碍是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解。通常,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比躁狂症患者更加抑郁。”

加里说,有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比其他人更快地来回转换,这不是典型的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典型情况是伴随着一种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情绪状态。”

什么是异常情绪状态? 加里指出,异常情绪状态是在某种情况下强烈或意外的表现,例如,当发现你的家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时,是傻笑而不是哭泣。

误解4:患者处于躁狂期时,他们往往非常快乐

专家说,对其中一部人而言是这样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并不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进入躁狂期时会感到快乐,但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

“躁狂的标志是欣快或情绪高涨,” 托马斯说。

但他也说,“随着躁狂症病情的发展,相当多的人变得急躁和易怒。”

芝加哥抑郁症和双相情感支持联盟是一家由患者经营的心理健康组织, 该联盟的首席执行官苏(Sue Bergeson)谈道,“实际上许多人在进入躁狂时都受到了惊吓,进入躁狂状态时,患者就失去了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控制,经常抱怨无法入睡。

躁狂阶段的人的表现

处于躁狂阶段的人会继续消费狂热、判断力差、滥用药物或酒精、难以集中注意力、性冲动增多,行为“脱离”或不符合他们的正常行为。

托马斯说,躁狂期的治疗(通常使用情绪稳定药物)至关重要。他表示,如果不加以治疗,情绪可能从情绪高涨上升到极度兴奋,再到极度紊乱。

并出现其他常见的躁狂症状,如缺乏睡眠、精力增多以及干扰人际关系的混乱行为。

托马斯说:“我认为人们不会期待躁狂发作,不躁狂时,可以回头看看发作时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具有破坏性。”

托马斯建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了解躁狂或抑郁发作的早期迹象,以便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误解5:可使用双相情感障碍检测法进行诊断

不能。2008年初,网售的家庭双相情感检测成为了头条新闻,但该检测只显示检测者的基因组成是否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检测评估了唾液样本中与该病症相关的两个GRK3基因突变,但却无法肯定地显示检测结果。

如今,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依赖于医生记录患者病史和询问症状,这种疾病的家族史会增加一个人患病的几率。

误解6:在18岁前不能作出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加里说,并非如此,事实上,由于失调的模式多种多样,某些人很难被诊断出来。

典型的小孩子行为,例如发完脾气又很快恢复去参加生日聚会,也会让儿童的病情难以诊断。

他说,“如果儿童在早期就有典型表现,就很容易诊断,但如果没有,通常就很难做出诊断。

他指出,即便如此,这种疾病也可能一直存在,只是并没有及时确诊。

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平均年龄为25岁。

但 加里认为,许多成年患者无论是否被正式诊断,他们在18岁之前就有症状了。

从抑郁变为躁狂,人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这8个误解!你一定要了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误解7:患者不应服用抗抑郁药

托马斯表示,这并不正确,他解释了误解的来源。“一些人担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可能会变成躁狂症。这种担忧也于情于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避免使用抗抑郁药。”

有时,患者需要药物,特别是一直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加里和他的同事随机指定了366名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

给他们用情绪稳定药物加安慰剂治疗,或用情绪稳定药物加抗抑郁药治疗,长达26周。

他们发现,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包括从抑郁到躁狂的转换。

误解8: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控制病情的办法

这种说法不正确。美国国家精神疾病联盟医学主任肯(Ken Duckworth)博士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很重要,但关注生活方式也有帮助。”

他说道,“积极”的策略,例如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保持正常的就寝时间、健康饮食,以及注意自己转变向抑郁症或躁狂症的警告迹象,都有助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肯说,“如果人们知道警告迹象,就可以避免灾难。例如:如果患者知道自己进入躁狂状态时每天凌晨4点醒来,就会关注到这个现象,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