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资管40亿产品逾期,为啥要与工行共同兑付?

理财产品的风险怎么把控?除了在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外,了解清楚理财产品资金投资的标的甚为重要。

近日,《每日商业报道》看到,由鹏华基金子公司鹏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华资产”)作为管理人、工商银行代销的“鹏华聚鑫1号-25号资管计划产品”兑付困难、全线违约的事件,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鹏华资产2020年1-2月份发行的鹏华聚鑫系列资管计划1-25期产品在今年7-8月份相继宣告兑付逾期,相关产品总规模接近40亿元,业绩比较基准为4.1%。

逾期兑付已经解决?

据悉,鹏华聚鑫系列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银行提示风险等级为PR3,即风险适中,100万起投,期限为6个月,滚动发售。最新一期发售时间均为今年2月份,业绩比较基准为4.1%(年化),25只产品原本全部应于今年8月到期。然而随后的两个月公司先后两次发布了延期分配公告,投资人最终只得到一个无法完全兑付的答案。

10月15日,鹏华资产官网发布了《1号至25号资管计划正式终止清算及权益分配公告》。

该公告称,鹏华资产作为该计划管理人,从产品结构、投资标的、估值原则等多方面反复论证,但受限于该计划的实际情况以及资管新规的严格要求,最终仍无法找到促使聚鑫资管计划顺利整改的路径,因此宣告终止。清算期间,管理人将根据该资管计划的变现情况向投资者进行现金分配,剩余未变现权益,也将慎重处理,妥善解决。

而10月16日,鹏华资产再发公告,称目前聚鑫系列产品相关兑付工作正顺利推进并基本完成,投资者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鹏华资管40亿产品逾期,为啥要与工行共同兑付?

 为何有对媒体报道后一份公告呢?据《每日商业报道》了解,原来,聚鑫系列产品违约后,工行紧急拿出了一份兑付方案,承诺今年10月20日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兑付。工行方面对部分“鹏华聚鑫”系列投资者表示,如按照目前的产品清算进度要求清算,投资者仅能获得相当于本金60%的返还。

这样一来,投资者不仅无法得到4.1%的年收益,还有一半的投资金要再等一年才能收到,而且这一兑付方案与“不得承诺保本保息”的监管条例明显相悖,但目前已有部分投资人签署了该协议。

投资者表示,产品信息查询不到

根据投资者提供的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产品为一般基金子公司披露的产品“范式合同”。而对于投资方向上的描述,该合同也仅列举了股票、债券、资管计划等标准化产品范畴,其并未揭露底层资产来源。

而面对底层资产来源,亏损如何形成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人鹏华资产还是代销方工行,《每日商业报道》发现,双方似乎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对于投资者提到的,聚鑫系列产品在运作期,相关运作报告就无从查询,在产品无法兑付后,代销方工商银行、管理人鹏华基金也没有公布投后报告、季度、年度等定期报告。

工商银行告知投资者可自行登录管理人官网查询,而鹏华资产则告知投资者:相关投资报告只提交代销方工商银行,不直接提交给投资人。

而与鹏华资产、工行的答复相反,在产品合同中,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人披露运作期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临时报告,并将有关信息发布在资产管理人官网以供查阅。对此,多位投资人却表示,其身份信息无法注册鹏华资产官网账号。一位投资人表示,鹏华资产对其解释:该投资人为代销机构工商银行客户,其身份信息被系统自动屏蔽,因此无法通过官网渠道查询上述报告材料。

有律师表示,这其中作为管理人的鹏华资产或存在失职行为,工行作为代销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时需要履行适当性管理义务,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测评和风险揭示,推介匹配合格投资者的产品,若未尽职将面临着行政或民事责任。而合同中有关报告义务的规定,不按时披露也属于违约行为,是为管理人失职或托管人失职的情形。

海航债惹得祸?

作为一款风险等级适中的平衡型固收产品,为何会出现如此问题?

业内人士大多将其归因于产品期限错配和海航债券延期。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从业协会的备案信息,鹏华资管于协会备案的“聚鑫”系列产品合计多达28只,包括聚鑫1-25号、聚鑫A、聚鑫B和聚鑫C。

鹏华资管官方网站披露的数十款产品的信息中,“聚鑫”系列16号,C系列产品成立日期均在2017年之前,而“聚鑫”1-15号、聚鑫A、聚鑫B或均早于2017年。

有业内人士表示,工行所代销的鹏华聚鑫系列,实际为银行“短贷长投”的类资金池型产品。而由于资管新规带来的限时整改压力,或加之产品自身出现底层资产兑付危机,导致产品兑付压力短期淤积爆雷。

值得注意的是,鹏华资产也在9月14日发布的《鹏华聚鑫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分配延期公告》中承认了这一点:“仍有部分资产存在嵌套结构,回款需要一定时间……个别资产的变现回款处于清算在途状态。”


鹏华资管40亿产品逾期,为啥要与工行共同兑付?

另外,据媒体报道,工行客户经理向部分投资者确认,该系列产品曾买入海航债券。近年来的过度扩张,引发了海航流动性风险和较大杠杆,加上疫情冲击,目前海航集团未到期的债券存量规模逾百亿。

而在今年4月中旬,11.5亿元海航债券的“强行延期”,让海航系债务风险浮出水面。4月15日,海航债因为延期兑付,在一天内连续下跌,临时停牌了两次,如果这款理财产品已经重仓了海航发行的债券,那么毫无疑问会对净值造成重大损失。 

(END)

撰文✎刘致文

编辑刘向南

文章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排行榜

  • 日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