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3月27日,因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受到拖累的新亚强硅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亚强”)重启IPO,证监会官网时隔9个月再次披露招股书。

《商讯·公司金融》发现,新亚强所存在的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利润、外销业务收入占比过大、自身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未得到改善。《商讯·公司金融》对此致函新亚强,但截止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自研能力不强


新亚强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硅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以六甲基二硅氮烷为核心的有机硅功能性助剂和苯基氯硅烷两大产品类别,包含十多种有机硅产品,其中有机硅功能性助剂广泛应用于有机硅新材料、制药、电子化学等领域,苯基氯硅烷是合成下游苯基系列应用材料的基础原料。

《商讯·公司金融》发现,对于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新亚强来说,其自身研发能力似乎较为薄弱。5名核心技术人员中仅有1人为博士,其余4人为本科、大专、专科学历。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目前,新亚强在研的16个项目多为与杭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

2015年12月,公司与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杭师大有机硅”)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为 5 年,新亚强委托杭师大有机硅在公司技术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方面提供协助与合作;在申请政府项目方面保持合作;为新亚强提供信息及技术咨询,协助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新亚强现有产品优化工艺、技术改造及设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合作开发有机硅下游产品等。对双方及双方共享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采取保密措施。

2016 年 3 月,新亚强与杭州师范大学就开展“甲基苯基硅树脂的研发”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有效期限为2015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根据《技术开发合同书》,由杭州师范大学负责甲基苯基硅树脂的研制,新亚强负责产品的应用开发。双方对合作所涉及到的全部技术资料、技术成果及研究  开发进度承担保密责任。双方享有共同申请专利的权利。

2018 年3月,新亚强与武汉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双方共同参与一种烷氧基甲基苯基液体硅树脂中间体的研制,武汉大学按照公司要求通过醇解、水解缩合制备 XYQ-1000(甲基苯基液体硅树脂),研究合成反应条件,确立满足技术指标的合成工艺路线,提供 500 吨/年中试技术方案。双方对合作所涉及到的全部技术资料、技术成果及研究开发进度承担保密责任。双方享有共同申请专利的权利。

对于新亚强与杭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的相关问题,《商讯·公司金融》函至新亚强,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新亚强共拥有2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1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 项。12项发明专利中,5项发明受让于吉林新压强、3项发明专利受让于杭州师范大学,3项发明于2013年10月30日原始取得、1项发明于2015年5月5日取得。13项均为2017年原始取得的实用新型专利。

《商讯·公司金融》发现,实用新型专利的含金量明显低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权仅限于产品的形状、构成或其组合所提出的实用的新的技能计划,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则,专利局收到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后,经开始检查以为符合专利法要求的,不再进行本质检查,即可布告,并告诉申请人,发给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产品单一、外销占比高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新亚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7亿元,同比增长39.30%;6.50亿元,同比增长143.09%;6.02亿元,同比增长-7.39%。净利润分别为0.66亿元,同比增长86.75%;2.11亿元,同比增长218.80%;2.19亿元,同比增长3.92%。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2018 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虽较 2017 年大幅上升,但2019 年未能保持其强劲态势。营业收入成下滑趋势,净利润略有上升。但《商讯·公司金融》发现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利润。

报告期内,新亚强的核心产品为六甲基二硅氮烷,其平均售价分别为3.15万元/吨、10.93 万元/吨和7.31万元/吨,2017年-2019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1亿元、4.51亿元和3.04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28%、70.25%和51.12%。

报告期,新亚强的单一产品收入占比较高,存在过度依赖依赖单一产品利润的现象。相比此次新亚强能否顺利过会,投资者也关心若未来该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新亚强如何另辟蹊径,保障投资者权益?

新压强的产品主要出口德国、泰国、日本、美国、印度等国家。报告期内,新亚强的外销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0.98亿元、3.98亿元和2.782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91%、62.01%和46.81%,其中出口美国的外销业务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64%、8.26%和11.27%。新亚强对美国的外销业务比重保持增长态势,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另外,新亚强的外销业务均以美元计价。如果未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发生变化,新亚强的外汇收入折算为人民币时也将受到影响。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升值可能会使新亚强产生汇兑损失,从而对其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新亚强的外销业务分别实现汇兑损失353.13 万元、汇兑收益1031.93万元和汇兑收益472.08 万元。

项目用地曾涉嫌违规


新亚强本次拟向社会公开发行每股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普通股(A 股)不超过3889 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新亚强本次募集资金计划用于苯基氯硅烷下游产品生产建设、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额12.14亿元,其中12.00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新亚强经营结构待改善 IPO项目用地曾曝违规

 招股书显示,新亚强此次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其现所在的厂区内。新亚强在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内共有4块项目用地,均为挂牌出让,为工业用地。

《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对于新亚强在在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内的项目用地,《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新亚强农田里修建化工厂、项目涉嫌多项违规。

报道称,2013年5月,在宿迁市宿豫区晓店镇的刘圩社区村子的后面,是一大片农田,农田里堆放了不少的水泥、黄沙和钢筋等建筑材料,几台大型挖掘机在施工。几栋办公楼及厂房已经接近完工。工人们介绍,他们正在建的是名为新亚强硅化学江苏有限公司一个大型的化工厂。“这个厂主要是生产有机硅的,这边总共有200多亩地吧。”工地一位负责人介绍,厂房必须在几个月之内建好。

而且,据村民介绍,这块正在施工的土地,被村民称为“北湖”,是他们的“口粮田”。

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新亚强硅化学江苏公司扩建基地还存在少批多占的问题。公司施工牌上显示,基地占地139亩。从当地村民提供的征地补偿明细来看,实际却征收了200多亩,多占了60多亩。对此,管委会相关人员承认,他们在做法上有点急,“步子大了点”。

农用地上建化工厂,新亚强江苏公司是否有合法手续呢?

在晓店镇的刘圩社区所属的宿迁市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周姓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厂用地通过了两个土地审批文号。记者通过江苏土地市场网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所属网站)和宿迁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查询后发现,这两个审批文号是两批次关于2012年宿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文件,文件中涉及该地块。管委会办公室人员介绍,他们能在农田上建化工厂,是因为他们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我们通过土地置换,争取了土地指标,我们手续都是合法的。”管委会办公室杜辉主任介绍。

据了解,所谓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复垦旧地,在保持耕地总体平衡的基础上,将多出来的土地置换成建设用地的指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批复文件表明,当地已经进行了土地置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了解到,置换出来的用地指标,必须到省国土资源厅进行报备,涉及到耕地的,还要经过省里到国务院报备。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项目区明细表上,这份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今年9月13日下发的批复文件表明,这些“置换”过来的土地,仍处于“建新留用”状态。也就是说,这块土地的使用,并没有通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批准。

同时,该块土地使用程序也受质疑。《土地法》及国土资源部相关的部门规章规定,对于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出让国有土地。而对此,宿迁市国土资源局宿豫分局土地利用科明确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新亚强江苏公司新厂区通过 “招拍挂”的土地仅有30亩,对方并提供了一份刊登此公告的《宿迁日报》。

对此,《商讯·公司金融》致函新亚强,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新亚强能否顺利过会,《商讯·公司金融》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