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资本时差 简介:金融学博士,CFA,海外党 (闲来无事,扒扒上市公司)
白酒,撑起了A股的“半边天”。
2015年以来,要论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板块,白酒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白酒也有鄙视链。
先来看酿酒板块涨幅前五名(前复权):
贵州茅台2015年至今区间涨幅为751.36%、五粮液区间涨幅711.98%、水井坊区间涨幅593.30%、泸州老窖区间涨幅486.04%、山西汾酒区间涨幅348.96%......
再来看后五名(前复权):
*ST西发2015年至今区间涨幅为-64.83%、*ST中葡区间涨幅-55.82%、青青稞酒区间涨幅-47.39%、ST椰岛区间涨幅-46.56%、金种子酒区间涨幅-45.35%.....
看到没有,规律出来了,涨的最好的往往是那些名气越大的,跌的最惨的往往都是那些不知名的。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如果你是酒厂的老板,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毫无疑问提高知名度,低端酒向中端进军、中端酒向高端进军……
一、厉害了!改名也能“转运”
前两年流行消费升级,这年头说的是下沉市场。
不过对于白酒来说,沉下去往往就意味着站不起来了,所以几乎所有的酒企都在争先恐后的搞消费升级。
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舍得酒业。
产品升级,向高端进军,改名是第一要务,改名就能转运,你信不?如果你不信,舍得酒业分分钟教你做人。
舍得酒业1996年就登陆A股市场,公司上市之初“沱牌股份“,可能是因为名字定位不清晰,随后公司把名字改成了沱牌曲酒,这是沱牌的首次改名。
3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知道它的一款很接地气的酒:沱牌大曲,这款酒因为价格亲民,火遍大江南北。
2000年左右的时候,公司的白酒产量就达到了14.6万吨,排名全国第一,然而2000年之后,因为国家连续调整白酒的税收政策,对于长期以来生产“中低端酒“沱牌来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从公司的业绩增速上就可以看出,2001到2002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9.89%、66.80%。
随后,公司开始逐步调整产品结构,业绩增速呢,有也所恢复,但是要想续写往日的辉煌难度非常大,要知道2000年的时候公司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02亿,但是在此后的近10年时间里面,公司的净利润始终在1亿元以下徘徊。
而同为川酒六朵金花的泸州老窖净利润已经从2001年的7313.02万飙涨到了2010年的22.05亿翻了30多倍、五粮液净利润从8.11亿飙涨到43.95亿翻了5倍多、水井坊的业绩也恢复了增长,2010年的净利润已经达到2.35亿。
川酒六朵金花上市四朵,貌似只有沱牌曲酒掉队了。
“要想混的好,名字得取好”,2011年公司再度启动改名,把沱牌曲酒更名为沱牌舍得。不管是不是因为更名的原因,你还别说2011年公司更名当年净利润就突破1亿元达到1.95亿,同比增速达到155.25%。
结果好景不长,业绩的高光时刻只维持了两年,因为限制三公消费、限酒令、塑化剂等等风波,沱牌舍得的业绩再度暴跌。
2013年公司仅取得净利润1177.42万,同比下滑96.82%,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面,沱牌舍得的业绩又再度回到了1亿元以下,最惨的时候仅为712.81万。
而此时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的业绩低谷仅仅维持了2年,从2015年就恢复了增长;水井坊也开始扭亏,2016年的业绩再度站上亿元大关,达到2.25亿,而沱牌舍得又掉队了,2016年公司当年业绩虽然大增,但是也仅为8019.90万,还是没有突破亿元。
2017年,沱牌舍得又一次更名,变成了舍得酒业,名字中去掉了沱牌,也去掉了四川,仔细品味一下,这一次公司的更名是彻底的“改头换面“,从产品来看,就是“舍”低端酒、“得“中高端酒;“舍”区域性品牌、“得“全国性品牌。
不得不服,舍得酒业的更名还真是“神奇“,2017年更名当年公司的净利润就再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44亿,同比增长79.02%。
更名转运这事在舍得酒业上体现的是淋淋尽致。
二、产品提价 存货高企 “和皇台有的一拼”?
公司改名换运的背后其实是产品的不断升级提价,高端酒进,低端酒退!
按照公司的品牌定位,“舍得“系列酒是高端酒,定价在400-2000元左右;沱牌系列属于低端酒定价20-200元左右。
相应的根据中原证券的研报,2015年以来公司的舍得系列酒销量大幅增长,2017年、2018年舍得系列酒销量同比增长28.1%、21.8%;沱牌系列酒销量同比减少58.11%、27.08%,截止到2018年公司的中高端系列产品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66%。
白酒这个行业,价格一起来,业绩就蹭蹭蹭的往上涨。
公司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2.12亿,同比增速为35.02%;净利润为3.42亿,同比增速高达138.05%。
不过,舍得酒业业绩高光的背后也有隐忧。
对于白酒这个行业来说,财务方面最为重要的有两个科目,一个是存货,反映产品的畅销程度;另外一个是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等,反映的是对下游的话语权,白酒行业如果爆雷,这两个科目大概率要出问题。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已经被暂停上市的皇台酒业,在皇台酒业爆雷之前,它的存货就率先发出警告。
2016年到2018年期间,皇台酒业的存货分别为1.63亿、8554.44万、5958.75万;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2%、180%、234%,如果再往前推其实从2005年开始皇台酒业的存货就一直居高不下,最后的结果就是存货盘亏,大幅计提跌价准备。
存货对于白酒来说很奇特,酒这玩意很容易挥发、渗漏,半成品不达标还需要回蒸,这些都是产生损失,除此之外,白酒行业的存货在审计的时候也有困难,能数的清但是分不清,到底是高端酒还是低端酒,是基酒还是成品酒,这给审计带来了很多麻烦,相应的也最容易藏污纳垢。
而如今的舍得酒业,面临着和皇台酒业一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存货高企。
相应的我们注意到,舍得酒业,2016年到2018年期间的存货分别为21.75亿、23.12亿、23.71亿、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49%、141%、107%,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公司账面上的存货为24.02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130%,19家白酒企业当中皇台酒业的存货占营收的比重最高,其次就是舍得酒业,要知道像茅台、五粮液这种酒企存货占营收的比重也就维持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
对此,公司的解释说:公司的存货90%都是自制半成品的基酒,保持基酒的一定储存量是公司未来销售放量的基础保障。
这解释貌似没毛病,基酒之于成品酒相当于面粉之于面包,那么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
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同比增速为16.01%、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93%,相比2018年三季度营收27.82%的增长、净利润186.01%的增长大幅下滑,难道此时不需要释放一点基酒出来提振一下业绩吗?好钢啥时候往刀刃上用呢?
除了存货之外,一般比较牛叉的白酒企业都是先款后货预付制,然而,舍得酒业的应收账款却开始急剧飙增,2016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及票据为8327.21万,结果到了2018年就达到2.82亿。应收账款的急剧飙增,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对于下游的话语权问题。
最后,提价升级,这其实没啥毛病,因为对于很多中低端白酒企业来说这是趋势,但是存货可不能藏猫腻,毕竟谁都不想看到“第二个皇台”的出现。
更多上市公司分析,关注资本时差。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为核心依据的研究;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