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分析师态度
继续一致看多。之前的逻辑不变。海通荀玉根继续看牛市三浪初期,认为压力位在3500点左右。
广发戴康认为,年初以来市场风格出现变化——低估值贡献度降低,小市值、高商誉活跃,原因在于以下3个因素驱动年初流动性宽松边际增强,短端利率下台阶。
1)通胀压力可控,流动性宽松的制约减轻;2)降低实际融资成本的诉求;3)机构年初配置需求释放。
市场预计央行除了1月“降准”外,后续流动性投放仍将实施“组合拳”,密切关注1月20日LPR(贷款基础利率)报价等操作。
不过广发认为,尽管都是由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但投资者结构不同使得本轮基本面要求高于19年2月。
招商策略提到,本周市场出现了6大超预期,亦佐证上述判断:
1)A股与美股的科技股都呈现超预期强势,科技股受全球投资者追捧,而这背后正是新一轮科技周期下的选择。
2)主题投资超预期活跃且出现时间超预期早,原因在于流动性充裕、科技上行周期带来新兴产业的戴维斯双击、政策事件多发等三重因素叠加。
3)增量资金超预期的多,北上资金及居民资金持续放量流入,资金增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4)市场更加看重成长,小盘风格占优,这与增量资金的偏好以及科技上行周期为中小市值公司带来弯道超车机会等因素有关。
5)美伊冲突升级导致前期市场避险情绪快速升温后出现回落,油价上行可能对全球通胀产生影响。
6)商誉减值压力减轻、科技上行周期、基建稳增长等因素导致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超预期,且四季度盈利改善并且得到机构上调净利润的公司往往能够在披露业绩预告的当天取得正收益。
2、谨慎的原因
本周中信秦培景仍然是分析师中最谨慎的一个。尽管认为由于惯性,市场还是会继续上涨,但是动能有所减弱。
理由是:
1、盈利增长暂不及估值扩张:目前业绩预告情况弱于往年同期;盈利预期上修动能仍存,但基本面预期的变化追不上估值的扩张速度;
2、增量资金惯性流入暂时支撑估值扩张:12月以来新发公募基金维持高热度,外资也维持强势净流入,支撑了估值扩张。
3、市场已充分反映经济和通胀预期好转:据中信测算,12月社融存量增速10.8%,环比小幅上行0.1个百分点。考虑到地产建安投资及基建投资高增速的预期仍将持续,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很小。
4、贸易协议直接促使人民币单向升值概率极小;
5、增量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市场从过快上涨回归常态。年初以来配置型和交易型外资的流入量分别占到北上资金流入的50.7%和45.5%,相较12月配置型资金占比下降10.5个百分点。
3、科技股涨太多了,还能涨吗?
本周天风刘晨明提出了一个视角,高估值的科技股到底能不能买?
他发现,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了一个一般性规律:
中短期涨幅大小与盈利水平/盈利变化幅度的高低,呈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
表现这种关系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四组:ROE和ROE变化率、净利润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变化率、营收增速和营收增速变化率、毛利率的变化率。
而估值,只与长周期的投资收益率有关。
因此2类股票可以给与高估值:第一类是ROE高且长期稳定,以消费股为主;第二类是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且未来ROE预期也较高的成长股。
当前时点,对于2020年的科技股,从超额收益的角度来说,我们关注的焦点应当是景气度趋势能否延续,而非当前股票的估值和涨幅。
景气度的趋势背后是产业的趋势:
一方面,相对业绩趋势决定了大类板块股价超额收益的方向,2019年是创业板业绩趋势相对沪深300占优的拐点,换句话说,科技类板块(包括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的业绩趋势都是初见曙光,背后是产业周期的崛起。
另一方面:2019年是5G产业周期的元年
4、买什么?
本周分析师仍然是左手一只鸡——低估值核心资产,右手一只鸭——5G、新能源车。
广发戴康提到,财报季来了,配置业绩兑现的确定性:
1)更强(强科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电池/电解液、零部件等);
2)更新(新消费):游戏;
3) 更早(早周期):工业金属/玻璃/橡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