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带来的上亿口罩生意:中石化一天搭11条线,比亚迪未卖先火

根据中国石化官微,截止到2月7日中午,其已经与合作伙伴签订11条口罩生产线合作协议,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程序,2月15日将会有第一条生产线到位。据初步估算, 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文丨AI财经社 郑亚红

编丨鹿鸣

本文为腾讯新闻与AI财经精选独家合作稿件,谢绝转载

“口罩用完了不敢扔,怕到时候买不到。现在每天重复使用,也撑不了多久了。”一个口罩帖下,该回答被顶到了最赞,随着复工日期逼近,口罩焦虑正在弥漫开来。同时,没有口罩,企业也无法开工。

复工带来的上亿口罩生意:中石化一天搭11条线,比亚迪未卖先火

而在医护前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口罩等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还未得到完全缓解。2月8日晚间,官方数据显示,仅2月6日当天,武汉医用防护服缺口4.14万件;医用N95口罩缺口5.68万个;医用护目镜缺口1.92万个。

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表示,截至2月7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87%。 据目前媒体的综合报道,截至2月底,企业转产的口罩将为这个缺口填补上1000万只以上。尽管并不能完全解决口罩缺口,却极大缓解了口罩的供应压力。

口罩生产没那么简单,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

多个企业正在改造或增设生产线来造口罩和防护用品,以解当前燃眉之急。根据天眼查统计,自2020年1月1日到2月7日,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小小一枚口罩生产起来却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在央视采访时解释,口罩的生产流程长且复杂,鼻梁上的小钢圈,挂耳朵的绳子都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口罩加工完还需消毒、解析,此过程还需7天-15天的时间才能出厂。“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复工带来的上亿口罩生意:中石化一天搭11条线,比亚迪未卖先火

根据中国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介绍,一条生产线,根据生产品种和自动化程度不同,其成本在20万元到40万元之间。一条口罩生产线24小时不停生产,产能在5万只左右,自动化程度高的最多可达到每天10万只。

而做口罩的挑战并不小。有媒体报道,此前闲置的口罩厂接到任务复工后,发现有了设备却依然缺原料、工人和维修人员。这需要政府牵头,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

中石化1天签订11条口罩生产线

2月6日下午,中国石化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易派客通过中石化官微在微博喊话: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

身为国家队,中国石化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要发挥生产原材料的优势,建口罩生产线。此前,中石化已经向市场投放聚丙烯等原料1.5万吨。而聚丙烯正是熔喷布和其他无纺布的原料,是口罩生产制造的关键和“心脏”。

根据中国石化官微,截止到2月7日中午,其已经与合作伙伴签订11条口罩生产线合作协议,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程序,2月15日将会有第一条生产线到位。据初步估算, 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复工带来的上亿口罩生意:中石化一天搭11条线,比亚迪未卖先火

同时,中石化也联系到3家地方口罩生产企业,为其提供熔喷布原料和协调生产设备。三家企业累计可日产口罩23.5万只以上。

比亚迪未卖先火

车企在这次口罩生产中也很积极。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比亚迪称将设置口罩生产线。车企为何能做口罩?这是因为汽车的制造生产也同样会用到聚丙烯,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口罩的心脏,它本身还是生产汽车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上汽通用五菱就是同一家提供隔音棉的供应商进行合作,筹备口罩生产线。五菱将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170万只以上。

另一家车企,比亚迪则也将投入口罩生产,2月17日量产,2月底产能可达500万/天。AI财经社了解到,比亚迪的口罩将在深圳宝龙工业园比亚迪第九事业部生产,而除了传统代工及汽车业务,第九事业部实际上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比亚迪告诉AI财经社,目前公司在积极筹备审批认证,政府也对紧缺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宝龙九部是EMS工厂,拥有自有厂房,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AI财经社。

比亚迪宣布生产口罩后的一天,2月9日,有微信群传出比亚迪的口罩接受预定,在那份流出的PDF中显示比亚迪口罩1万个起订。AI财经社拨打PDF中的电话,以及微信群消息列出的工作人员电话,两个电话均未能打通,后者提示已关机。比亚迪有关人士回应AI财经社称,目前并未接受预定。

富士康口罩优先内部使用

疫情笼罩之下,富士康将在深圳龙华园区导入口罩生产线,目前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中,不过,富士康的口罩恐怕仅仅是为了“自用”。

作为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富士康在国内的员工数接近67万。按照口罩需要4个小时更换,以一名工人每天用两只口罩来算,富士康自己的消耗量就接近140万只。而富士康预计在2月底其日产能达到200万只。因此,富士康称口罩将优先用于集团内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未来将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

莆田纸尿裤、制鞋业合力做口罩

莆田原本没有一家口罩厂,为了解决300万人口的口罩供应问题,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靠外面调配、社会捐赠是杯水车薪,只能生产自救。”

莆田当地有成百上千的鞋厂和纺织业。鞋厂中的针车、热熔机、高周波机台、紫外线杀菌流水线能在口罩生产中派上用场,而婴儿纸尿裤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无纺布和熔喷布也是口罩的主要原材料。而这些口罩正是由两家纸尿布企业和10家鞋厂协作完成的。

新华社报道称,截至到2月8日莆田市口罩目前日产能为100万只,两天后达到200万只。

除了莆田,还有一批家纺、纸尿裤企业投入到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战中来。早在2月5日,三枪内衣交出第一批防护服。爹地宝贝则推迟原定生产计划,争取2月15日首批口罩产能70万片/日。

此外,作为一家提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整线方案提供商,赢合科技在春节期间紧急开发了生产医疗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并与振德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KN95口罩(M95)全自动生产线。目前,赢合科技已初步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第一批医用口罩生产设备的供应协议,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00台设备的交付,并优先捐赠20台设备全力驰援疫区,同时也将供应其他地方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