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排雷:一年内到期有息债958亿元,绿地集团拟发行180亿公司债

一年内到期有息债958亿元,绿地集团拟发行180亿公司债

2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已受理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180亿元的申请。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100%控股母公司。

根据公告,绿地集团此次发行的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80亿元(含180亿元),分期发行;债券面值100元,按面值平价发行;期限不超过7年(含7年)。

绿地集团此次债券募集资金180亿元,拟用于偿还到期的公司债券及其利息,共计主要包括“15绿地01”、“15绿地02”、“16绿地01”、“16绿地02”,这4个公司债的发行金额为200亿元,存续本金金额为169.99亿元,应付利息金额为10.68亿元。(澎湃新闻)

个股排雷:一年内到期有息债958亿元,绿地集团拟发行180亿公司债

账上300亿、再抛定增200亿 3300亿市值宁德时代缺钱?

作为动力电池巨头和特斯拉合作对象,宁德时代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2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接连抛出定增方案以及投资公告,涉及资金总额约300亿元。其中,定增拟募现金不超过200亿元,公司再另自筹约100亿元。记者统计发现,宁德时代的200亿元定增是再融资新规颁布以来体量最大的一单,这将公司再度推向市场焦点。

2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宣布拟定增募集资金不超200亿元。募集资金计划用于5个项目: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电化学储能前沿技术储备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从财报上看,宁德时代账面现金充足,截至2019年3季度末,宁德时代账上货币资金达333.52亿元。2019年1-9月宁德时代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03.25亿元,现金流也较为充沛。

产业和券商人士对该项定增颇为关注。有券商人士指出,“宁德时代账上有300亿现金,但也有280亿应付款,也不能说它就一定不缺钱。应付票据到期是要兑付的,应付账款也是要付出去的,但公司应收款不一定能按时收到,所以还是有资金压力的,再投项目的钱可能并不充裕。”(科创板日报)

一边回购52亿一边发债200亿 美的集团这是啥操作?

昨晚,A股两家市值超3000亿元的明星公司发布公告,各自拟融资200亿元。美的集团拟发行总额不超过200亿元(含)的债务融资工具,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宁德时代拟定增募资不超200亿元,加码动力及储能电池。

虽然发债规模高达200亿元,但作为白电龙头的美的集团实际上一点都“不差钱”。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达524.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2月21日晚间公告,已耗资32亿元完成去年2月启动的回购计划,同时又宣布拿出不超过52亿元开启新一轮回购。加上2018年的40亿元回购,预计美的集团近三年内的回购资金将超过百亿元。

美的集团表示,此次200亿元的债务融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债务融资产品的发行时机。本次申请注册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有利于公司优化资金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满足公司后续发展资金需求,保证公司产业规划有序实施。(中国证券报)

尔康制药主业毛利率从54%降至10% 继续为财务造假埋单

身陷财务造假案发两年来,尔康制药(维权)的业绩仍难恢复。在日前公司披露的2019年业绩快报里,其营收虽有增长,但净利润再度下降。去年,公司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出现下滑,收入增长全靠低毛利率的普通淀粉业务撑起。囊括普通淀粉业务在内药用辅料业务板块,收入已连续2年下降,其中,淀粉及淀粉囊系列产品业务,毛利率更是一跌再跌。

除了主业萎靡不振,公司2年前身陷财务造假案,至今没有完结。公司披露,这是2019年业绩下降的另一原因。证监部门查明,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公司分别虚增营业收入0.18亿元、2.55亿元,虚增净利润0.16亿元、2.32亿元。(斑马消费)

频蹭热点题材+大股东要减持 飞利信“花式碰瓷”被关注

科技大潮席卷A股,个别公司却动起了“歪脑筋”。近期,飞利信一系列举动令人不解——涉及当下热点的重要事项不发公告,却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引得股价上蹿下跳,短期波动超过50%。“离奇”操作很快引得监管机构关注。2月25日,深交所向飞利信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披露,在互动平台上所说的“与安徽问天量子深入合作”“全资子公司与华为合作”的详细情况,并直接发出了“是否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质疑。(上海证券报)

*ST巴士2019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此前财务造假坐实

2月24日,*ST巴士财务造假被坐实,*ST巴士收到了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巴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士科技”)系巴士股份全资子公司。巴士科技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在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对其部分经营业务确认收入,累计虚增2017年1月至9月营业收入4393.64万元。巴士科技纳入巴士股份合并报表范围后,导致巴士股份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浙江监管局对*ST巴士给予警告,处以40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因业绩下滑虚增营业收入从而增加利润,财务造假的阴云还未散去,2月26日下午,*ST巴士发布了2019年业绩快报,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9年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127.40万元,同比下降8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上涨176.98%。截至2019年12月31日,*ST巴士的总资产为1.10亿元,同比减少3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002.21万元,同比上涨98.41%。

整体来看,*ST巴士的业务并未出现显性增长,受到此前财务造假的影响仍比较明显,并且,若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披露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仍为负值,公司股票将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新京报网)

多家上市公司被发函 涉“疫”信批遭重点监管

2月26日晚间,因在回复投资者关于口罩生产的相关咨询时未完整、准确反应实际情况,正业科技收到深圳交易所下发的监管函。类似被发函监管的案例,近期“屡见不鲜”,但其中均有一个共同点:均涉及到疫情防控的相关业务。毕竟,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二者应该是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知情人士则透露,鉴于市场对疫情防控的高度关注,涉“疫”信批已成为监管部门重点监控对象。

对信批环节重点监管的另一个背景来自于即将在3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针对信息披露,新《证券法》从原《证券法》的一节内容升级为专章规定,并新增了诸多要求,其中就包括“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披露,不得提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此外,新《证券法》还将信披违规行政处罚的金额上限从六十万元提高至一千万元,大大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违规违法成本。(财联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