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传导机制避免资金空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以来“央妈”及时出手释放流动性,“一顿操作猛如虎”,稳定了军心,稳定了市场。不过,财富君在这里也不忘提醒一句老话:钱放出来了,一定要千方百计畅通传导渠道,让资金流向它应该去的地方。

央行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3.34万亿元,新增社融5.07万亿元,均超出市场预期;广义货币M2更是创纪录超过了200万亿元。另外,为了对冲疫情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今年春节后开市的前两个交易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1.7万亿元天量资金。虽然这部分资金已经到期收回,但是今年前两个月,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仍然远超2019年同期。

毫无疑问,这波释放的巨量流动性对打赢战“疫”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与此同时,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波活跃行情。尤其是A股在顶住了节后开市第一个交易日重挫压力后,次日即戏剧性地开启了V型大反转。仅用了短短两周多时间,沪指便完成了一波“填权”行情,回补了节后的巨大跳空缺口;创业板指更是迭创反弹新高,年内涨幅已超过22%。债券市场也出现大幅上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回落近30个BP。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央行释放的这波流动性直接进入了股市,但是资本市场无疑是近期流动性充裕的受益者之一,股市呈现出了明显的“水牛”特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经过近期的快速上涨,尤其是创业板已经积累了不小风险。目前创业板市盈率高达120多倍,局部出现了泡沫化的苗头。以至于有投资者戏称科技股为“科幻股”,更有坊间段子称,眼下基金经理投资决策暂时不用听研究员的了,因为基本面已经解释不了部分科技股的上涨了。

另外,近期一些地方为了稳定经济,也陆续有放松楼市的信号出现。这虽是因城施策,但是“房住不炒”的底线不能逾越,坚守不能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因为在流动性阶段性宽松的背景下,一旦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出现过快上涨,不仅对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也会对目前高企的CPI产生火上浇油的作用。

因此,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宽货币真正变成宽信用,让资金脱虚入实,避免资金空转。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应以结构性政策为主,定向释放流动性,重点支持一向融资难、融资贵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如央行日前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就很有针对性。

此外,还可以加大股市直接融资力度,加快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满足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赵同刚

新媒体编辑:谢玥

监制:雨天

疏通传导机制避免资金空转

点亮在看,我们为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