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土地市场:一二线城市走出分叉线,有房企谋划“抄底”

大多人都熟知“面粉”与“面包”的故事。

近日,广州史上起拍楼面地价最贵的一宗宅地突然终止出让,不由让人担心楼市成交的趋缓会否传递到土地市场。不过,在整个三月份,广州将有10宗商住地推出,起拍总价达181.4亿,让人感到一丝暖意。

事实上,相较于新房市场在疫情下的“春寒料峭”,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并不算差。在刚刚过去的二月份,北京、上海、广州共入市宅地26宗,合计收金仍达877亿元。

只是,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300城土地市场交易报告,二线城市成交量减少了近六成。其中武汉因疫情影响,当月无宅地入市。

疫情下的土地市场:一二线城市走出分叉线,有房企谋划“抄底”

全国土地成交受抑制,一线率先萌动

2月,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高峰期。

中指院数据显示,2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住宅类用地450宗,环比减少22%,同比减少14%;推出土地面积226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9%,同比减少4%。

成交亦受影响,当月300城共成交住宅类用地313宗,环比减少29%,同比减少24%;成交面积1492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3%,同比减少20%。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项数据指标下降的情况下,成交楼面均价却实现了上涨,达到5800元/平方米,环比增加22%,同比增加35%。

而这,完全归功于一线城市市场的优异表现。

据了解,2020年2月,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环比增加19%,成交方面较前一月增逾三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共入市宅地26宗,合计收金877亿元。二线城市虽然供应量上环比增加21%,但成交却环比下滑近六成。

2020年1-2月10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情况

疫情下的土地市场:一二线城市走出分叉线,有房企谋划“抄底”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fdc.fang.com

多项措施促一线城市土地成交

2月,北京入市宅地以“不限价”宅地为主。“不限价”宅地给予了开发商在产品上更大的自主性,因此房企拿地积极性较高,助推宅地溢价率上扬。

2月28日,北京市发布了《2020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计划供应1000公顷住宅用地,首次分为产权类和租赁类。

当月,北京土地市场的交量及收金环比皆走高。

上海方面,2月份,上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的通知,指出要保持土地市场交易平稳有序进行,同时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受让人可以向出让人申请延期缴付或分期缴付,顺延开竣工和投达产履约时间。

当月,上海推出并成交14宗住宅用地,分布于嘉定区、奉贤区等10个城区,合计81万平方米。成交量较上月增逾两成,宅地收金总额达424亿元,较上月上涨358%,较去年同期增加186%,量值为近一年来最高水平。

在广州,3月3日,广州又出台了楼市新政。针对土地出让,政策明确新出让土地可在签订出让合同时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价款,一个月内缴纳50%,余款分期缴纳,缴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这将大幅降低开发商拿地的资金压力。

“这是鼓励开发商买地的具体举措。”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坦言。

疫情下的土地市场:一二线城市走出分叉线,有房企谋划“抄底”

全年展望:土地层面受疫情波及会相对较小

“疫情影响的应该就是这几个月,但是现在拿地,房子是在下半年甚至明年才卖的。所以想我们这种负债率不太高的房企,并不会影响拿地节奏,甚至还有想‘抄底’。”一家十强房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克而瑞看来,从全国时至今日,无论是销售、新开工施工还是土地出让都远未回归正轨。如果悲观一点,预期疫情出现反复转变成“全球性流行病”、中国由输出型转变为输入型,那么疫情对行业回归常态的影响可能会延迟至6月末。

“但是,土地层面受疫情波及会相对较小。”

克而瑞测算,2020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量预计为25063-25822万平方米,较2019年的同比变动在-2.94%-7.84%这一区间。

该机构指出,多数政府的全年供地计划基本不会受到疫情干扰,主要源于政府供地计划一般在上一年年末便有安排,而新冠疫情在2020年1月才开始全面爆发,因而疫情最多推迟了地方的供地节奏,并不会导致全年供应量的明显下降。

南都记者 伊晓霞 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