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粤开证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师 廖宗魁

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三大调整

自2009年以来,美股的长牛已经进入了第十二个年头,期间也经历了许多次较大的波折,一共发生了7次10%以上的大调整。此前的六次大调整,美股都平安着陆,本轮调整从目前来看是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三大美股下挫。

(一)多重因素引发美股巨大调整

美股的大幅下挫,可能来自多重因素的扰动:

其一,事件性因素在海外快速蔓延,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商品货币澳元贬值达8.5%,都说明全球经济已经有明显放缓迹象。近期,诸如苹果、微软等龙头公司也纷纷下调了盈利预期。

其二,原油价格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在与俄罗斯的产量谈判未果后,沙特采取了激进的价格战措施,计划下个月将原油产量提高到远超1000万桶/日的水平,从而引发原油价格创下30多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至31美元/桶,今年以来已经从高位累计下跌了57%。

其三,美股的估值偏高,外部事件容易产生冲击。美股经过了长期的上涨,尤其是今年初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后,其估值已经处于偏贵状态。2月中旬,标普500静态PE(TTM)一度接近25倍,处于过去十年90%以上的高分位水平。

其四,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由于过去美股一直是低波动的持续上涨,很多被动资金、高杠杆资金头寸不断累积,遇到突发事件引发大量的被动平仓,短期容易产生流动性缺乏的抛售。

(二)历次美股调整的三个阶段

美股的这7次调整,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0年-2012年,欧债危机引发美股多轮调整。这一时期,美股刚刚从次贷危机的大熊市中缓过来,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底子依然薄弱,美联储实施了持续的多样化的宽松政策。美股期间出现了三次大的调整,都与欧债危机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这一时期,美国货币政策逐步退出了前期的宽松,一方面停止了QE,另一方面于2015年底开启了加息。美股在此期间,虽然也出现了两次10%以上的下跌,但这两次调整修复也非常快,经济的扩张一直持续到2017年。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市场对美国经济下行的担忧不断增加。随着美国减税政策效果的衰减,全球贸易摩擦的增加,美国经济自2018年以后开始呈现一定的下行压力。期间美股出现了三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分别是2018年2月、2018年10月和2020年2月,美联储的政策彻底转变为降息周期。

美联储看跌期权再现,能否力挽狂澜?

3月3日,在非议息会议期间,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显然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操作,这样的非正常会议期间降息,还要追溯到次贷危机时期。

(一)美国处于衰退征兆期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揭示美国PMI的市场玄机,美股将何去何从》中,就明确提出,美国经济目前处于“衰退征兆期”。其核心特点是一些先行指标(比如制造业PMI、长短端利率倒挂、重要企业盈利预期等)开始预示经济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硬指标(诸如消费、就业)仍然保持一定的韧劲。

(二)预防式降息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自2019年7月以来,美联储为了减弱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避免美国经济真正进入衰退,采取了“预防式的降息”。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美联储已经总计下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基准利率目前为1%-1.25%。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与以往的降息周期不同,本轮周期美联储能够降息的空间非常狭窄。在2000年和2007年的降息周期中,美联储的降息空间有600个基点左右;本轮降息周期,美联储最大只有225个基点的空间,考虑到目前已经下调了125个基点,所剩的空间极为狭窄。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留给白宫的子弹也不宽裕。在2007年次贷危机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为1.1%;在2000年科技泡沫时,美国甚至还有财政盈余,占GDP比重为2.3%。也就是说,相对于以往的经济周期,此次美国财政政策的空间更小。

(三)美股处于次贷危机以来较差的周期位置

从估值和市场韧劲角度看,美股当前是欧债危机以来最为脆弱的时期。现在美股受到的冲击干扰,应该是弱于欧债危机的,但市场的调整幅度却并不小,而且非常急促。这说明当前美股市场的根基是脆弱的,持续上涨后的估值相对偏高进一步增加了这种脆弱性。

从盈利的角度看,虽然现在各方面硬指标都还没有清晰的指向衰退,但任何经济都逃不脱周期的规律。在经过了12年的持续扩张后,美国经济就像年迈的老年人,早已步履蹒跚,未来盈利下行的概率要高得多。

从政策的角度看,美国的宏观政策空间越来越狭窄。美联储目前只剩下10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财政也不宽裕,美国的宏观政策恐怕很难应付一场普通的经济衰退。从历史上美联储降息的阶段来看,当处于降息的中后期时,美股大概率是走熊的,因为盈利的快速恶化远大于政策放松带来的刺激。

我们认为,当前的美股处于次贷危机以来较差的周期位置,自身的免疫力已经大不如前,应对外部冲击的调节能力也明显下降。这种特征将给全球大类资产带来深远的影响。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大幅下行

以下为正文部分

近期,美股出现了巨大的波动,短短十几个交易日美股跌幅近20%,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三大跌幅。

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但并没有止住美股下跌的势头。3月9日,受沙特原油价格战的影响,油价大跌引发美股发生熔断。

美股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跌,自次贷危机以来极为罕见,是什么因素对美股产生了这么大的冲击呢?后续全球市场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事件性因素的全球性蔓延会否引发全球经济大幅放缓?面对美国经济可能的下行,美联储将如何采取行动?从更长的视角看,美股处于什么样的周期位置,未来将何去何从?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一、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三大调整

自2009年以来,美股的长牛已经进入了第十二个年头,期间也经历了许多次较大的波折,一共发生了7次10%以上的大调整。此前的六次大调整,美股都平安着陆,本轮调整从目前来看是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三大美股下挫,而且是跌幅最为迅速的一次,美股能否再度转危为安呢?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一)多重因素引发美股巨大调整

美股的大幅下挫,可能来自多重因素的扰动:

其一,事件性因素在海外快速蔓延,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目前事件在韩国、意大利和伊朗传播较快,仍处于上升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商品货币澳元贬值达8.5%,都说明全球经济已经有明显放缓迹象。近期,诸如苹果、微软等龙头公司也纷纷下调了盈利预期。

其二,原油价格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在与俄罗斯的产量谈判未果后,沙特采取了激进的价格战措施,计划下个月将原油产量提高到远超1000万桶/日的水平,从而引发原油价格创下30多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至31美元/桶,今年以来已经从高位累计下跌了57%。

其三,美股的估值偏高,外部事件容易产生冲击。美股经过了长期的上涨,尤其是今年初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后,其估值已经处于偏贵状态。2月中旬,标普500静态PE(TTM)一度接近25倍,处于过去十年90%以上的高分位水平。

其四,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由于过去美股一直是低波动的持续上涨,很多被动资金、高杠杆资金头寸不断累积,遇到突发事件引发大量的被动平仓,短期容易产生流动性缺乏的抛售。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二)历次美股调整的三个阶段

美股的这7次调整,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0年-2012年,欧债危机引发美股多轮调整。这一时期,美股刚刚从次贷危机的大熊市中缓过来,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底子依然薄弱,美联储实施了持续的多样化的宽松政策(比如QE2、QE3、扭曲操作等)。美股期间出现了三次大的调整,都与欧债危机的发展密切相关,最终由于德拉吉出任欧央行行长,开启欧洲的QE才最终使欧债危机缓和下来。

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这一时期,美国货币政策逐步退出了前期的宽松,一方面停止了QE,另一方面于2015年底开启了加息。美股在此期间,虽然也出现了两次10%以上的下跌,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受到A股剧烈调整的干扰。美股这两次调整修复也非常快,经济的扩张一直持续到2017年。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市场对美国经济下行的担忧不断增加。随着美国减税政策效果的衰减,全球贸易摩擦的增加,美国经济自2018年以后开始呈现一定的下行压力。期间美股出现了三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分别是2018年2月、2018年10月和2020年2月,美联储的政策彻底转变为降息周期。

二、美联储看跌期权再现,能否力挽狂澜?

美联储堪称美股第一“保姆”,在过去历次的美股大调整中,正是由于美联储的即时呵护,才让美股一次次的转危为安,这一次美联储行动非常迅速。

3月3日,在非议息会议期间,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对美联储而言,显然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操作,这样的非正常会议期间降息,还要追溯到次贷危机时期。

目前市场预计,年内美联储还将降息100个基点,即基准利率或降至零。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一)美国处于衰退征兆期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揭示美国PMI的市场玄机,美股将何去何从》中,就明确提出,美国经济目前处于“衰退征兆期”。其核心特点是一些先行指标(比如制造业PMI、长短端利率倒挂、重要企业盈利预期等)开始预示经济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硬指标(诸如消费、就业)仍然保持一定的韧劲。

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主要指的是消费和就业。从当下的情况看,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达22.5万人,失业率为3.6%,表现仍旧不错。但我们需要注意,就业和消费指标是相对滞后的,一般经济已经下行很长时间后,失业率才会攀升。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先行指标。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一方面,美国制造业PMI处在枯荣线附近,很可能再度下探。201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制造业PMI处于持续下行通道,这也标志着美国经济的扩张速度下降。在2019年8-12月,其均处于50枯荣线下方,预示着经济存在一定的衰退风险,目前仍处于枯荣线附近比较脆弱的位置。

另一方面,美债收益率再度出现倒挂。我们知道,短端美国国债利率更直接的受到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影响,而长端美国国债利率会反应长期的美国经济和全球风险偏好的变化。长端利率大幅下降导致美债收益率倒挂,往往蕴含着长期经济将快速下行的预期,事件性因素在全球的蔓延会加剧这方面的担忧。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二)预防式降息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自2019年7月以来,美联储为了减弱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避免美国经济真正进入衰退,采取了“预防式的降息”。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美联储已经总计下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基准利率目前为1%-1.25%。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与以往的降息周期不同,本轮周期美联储能够降息的空间非常狭窄。在2000年和2007年的降息周期重,美联储的降息空间有600个基点左右;由于没有足够的加息时间,此前基准利率最高只到达2.25%-2.5%。也就是说,本轮降息周期,美联储最大只有225个基点的空间,考虑到目前已经下调了125个基点,所剩的空间极为狭窄。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留给白宫的子弹也不宽裕。在经济衰退时,美国政府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会不断增加,比如在次贷危机时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度高达10%;当经济复苏之后,财政政策会逐步恢复常态,而且收入的上升会增加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会明显缩小,比如2015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回升到2.4%。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2007年次贷危机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为1.1%;在2000年科技泡沫时,美国甚至还有财政盈余,占GDP比重为2.3%。也就是说,相对于以往的经济周期,此次美国财政政策的空间更小。

另外,本届白宫上台以后,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2018年美国财政赤字占比已经上升至3.9%,提前透支了未来的政策空间。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

(三)美股处于次贷危机以来较差的周期位置

现在投资者肯定较为关心的是,美国经济会不会步入衰退,美股会不会彻底走熊?去预测未来美股的走势,我们手上不可能握有这样的水晶球。正如投资大家马克斯《周期》中所说,我们可以衡量美股所处的周期位置,评估当下的风险收益比。盈利、政策和估值是三个简单的维度。

从估值和市场韧劲角度看,美股当前是欧债危机以来最为脆弱的时期。现在美股受到的冲击干扰,应该是弱于欧债危机的,但市场的调整幅度却并不小,而且非常急促。这说明当前美股市场的根基是脆弱的,持续上涨后的估值相对偏高进一步增加了这种脆弱性。

从盈利的角度看,虽然现在各方面硬指标都还没有清晰的指向衰退,但任何经济都逃不脱周期的规律。在经过了12年的持续扩张后,美国经济就像年迈的老年人,早已步履蹒跚,未来盈利下行的概率要高得多。

从政策的角度看,美国的宏观政策空间越来越狭窄。正如前面所述,美联储目前只剩下10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财政也不宽裕,美国的宏观政策恐怕很难应付一场普通的经济衰退。从历史上美联储降息的阶段来看,当处于降息的中后期时,美股大概率是走熊的,因为盈利的快速恶化远大于政策放松带来的刺激。

我们认为,当前的美股处于次贷危机以来较差的周期位置,自身的免疫力已经大不如前,应对外部冲击的调节能力也明显下降。这种特征将给全球大类资产带来深远的影响。

风险提示及法律申明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开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研究官方订阅号。目前粤开证券研究院设立“粤开研究”和“粤开新三板研究院”两个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粤开证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粤开研究”,或含有与粤开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粤开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粤开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粤开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粤开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粤开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反映的是所摘录的研究报告的研究观点,粤开证券可以发布其他与本订阅号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研究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粤开证券其他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的观点不同或者相反。粤开证券并不承担提示本订阅号订阅人注意上述其他材料的责任,亦不对因订阅人使用本订阅号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订阅人如需寻求投资咨询意见的,应咨询其独立投资顾问。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粤开证券所有,粤开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粤开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粤开策略专题:美股处于什么周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