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记者陈超】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在2017年还波澜不惊,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仅为3.37%和17.52%,但是到2018年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07.75%和160.83%,毛利率也从23.96%上涨到26.07%。
但是客观来看,长鸿高科所处行业在2018年的景气度并不很高,招股书中列示的3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包括道恩股份、万华化学、浙江众成,其中仅道恩股份一家在2018年尚能保持营收、净利双增长,万华化学和浙江众成则都体现出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数据表现。此外,长鸿高科部分细节财务数据也存在疑点,非常值得关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信息,长鸿高科在报告期内累计采购的苯乙烯、丁二烯两项原材料金额共计14.93亿元,按照各年度占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重测算,报告期内原材料采购总额共计18.62亿元。与此同时,报告期内长鸿高科计入到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共计14.69亿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额共计3.94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在2016年到2019上半年期间,长鸿高科采购的原材料金额,相比同期产成品销售中包含的原材料消耗金额,还多出了3.94亿元。则这3.94亿元原材料,就应当体现在长鸿高科的存货当中。
但事实上,根据招股书披露,截止到2019上半年末长鸿高科的存货账面余额总共只有7642.17万元;其中在2019年上半年,原材料采购总额相比原材料消耗金额多出了近六千万元的背景下,存货余额还减少了五百余万元。
对此,长鸿高科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上述差额主要原因是原材料采购中,除苯乙烯、丁二烯两项主要原材料之外,还包括辅料、能源等采购成本,这些成本计入了制造费用。但是即便如此,长鸿高科的财务数据匹配度仍然存在疑点,典型就是2018年,当年该公司采购的原材料金额高达7.72亿元,同年结转的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合计为7.4亿元,即便假设制造费用来源全部是“辅料、能源等采购成本”,两项数据之间的差额仍然高达三千万元以上。但是同年,长鸿高科的存货余额从2017年末的5794.44万元增加到2018年末的8160.94万元,净增加金额不过才2400万元左右,并不足解释同年原材料采购与消耗之间存在的数千万元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