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央行再出大动作!

4月3日,央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此次定向降准,将释放4000亿资金。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各大银行存在央行的一笔钱,这笔钱用来保证银行存贷款业务稳健运行,及时兑现储户存款,可以视为一种风险预防措施。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各个银行往央行存的钱就越多,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就意味着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越充裕。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降准了3次。

元旦那天,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8000亿元;

3月,开展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叠加对股份行的定向降准,共释放5500亿元。

共释放8000亿+5500亿+4000亿=1.75万亿元!

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事实上,降准一点都不稀奇,在3月底的国常会上提出“再贴现1万亿,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后,降准没有任何悬念。

与降准同步发出的消息,才是下面要说的重点。

央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01 降息链条启动了

什么叫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央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

请注意:

超额准备金利率,仅在2008年调动过,彼时从0.99%下调至0.72%,下调27BP,之后一直未做调整。

此次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为12年以来首次,且由0.72%下调至0.35%,大幅度调整37个BP,将超额准备金利率“腰斩”了一半以上!

把超额准备金的利率给降下来,已经无限趋近于0利率了,相当于央行在“倒逼”银行把钱贷出去。

为什么超额准备金利率如此重要?

这里要提到“利率走廊”这个概念。

利率走廊调控(interest rate corridor),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设定和变动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利率差为走廊宽度),实现对同业拆借利率的调节和控制。

也就是说,央行把政策利率的“上下限”给确定下来,然后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或下降,从而达到货币“放水”或“收紧”的目的。

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走廊的下限是逆回购利率,上限是1年期MLF利率。

很明显,在利率走廊“宽度”固定的情况下,逆回购利率(OMO)降的越多,1年期MLF利率也要降的更多。

但是,上文说了,今年已经降准了3次,1.75万亿资金放出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非常充裕,真正的市场利率,早已低于央行逆回购利率了。

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这样的情况下,真正的利率走廊下限,其实已经变成了超额准备金利率。

因此,央行这次降超额准备金利率,背后的想法,比市场想象的更深远。

这是要把利率走廊的下限继续降、降到零、降无可降的节奏啊!

利率走廊的下限都快降到零了,上限当然也要降。

于是,一条清晰的降息链条出现了。

超额准备金利率下降——逆回购(OMO)利率下降——1年期MLF利率下降——LPR下降!

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事实上,降息链条的启动,已经出现了先兆。

在3月30日上午,央行公布了最新一次逆回购招标公告。7天逆回购一次大幅降息了20个基点,下降幅度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超额准备金利率的下降,是对逆回购利率下降的呼应。

既然是呼应,那本月的MLF利率,LPR利率,全都要降下去,降的少了还不行。

利率走廊的下限都腰斩了,MLF一次降个10BP好意思吗?

至少也要20个基点起步,1年期LPR也要20个基点起步,5年期可能在10-20BP之间。

对楼市来说,也多了一丝“梦回2008年”的意味。

从彼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开始,2009-2011年,2015-2017年,房地产市场两波上涨,房企、购房者、有房族无不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想买房子的,不妨等本月20号LPR报价出来后,再做决定。

02 为何要动用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除了利率走廊这个因素之外,央行为什么选择12年都没有动的“上古武器”?

有两个原因。

1,不能老是要求银行让利。

上次的文章中,蓝白说了一个观点:降息、降准的效果越来越差,利率传导机制更重要。

央行把LPR降下来,银行的负债成本却没有降下来,相当于是让银行自己“割肉”一部分利润,让利给实体经济。

换做你是银行,没了息差可赚,你愿意吗?

既然银行不能让利,那就需要央行动用更多的手段,让银行手里的钱变得越来越多,继续降低除存款外的同业负债成本,推动贷款利率下行。

2,降准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央行今天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这相当于间接说:降准的效果已经变得“一般般”了。

国盛宏观熊园指出:本轮降准持续时间、次数已是历史之最,降准幅度距离1998年的历史最高还差50BP,接近欧美,大幅低于日本,降准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因此,我们看今年3次降准的特点,很有意思。

第1次,全面降准,往狠里降,给所有银行撒钱!

第2次,定向普惠+股份行降准,给部分银行撒钱!

第3次,定向中小银行降准,给特定银行撒钱!

一旦某个货币政策工具不灵光,必然有新的政策工具冒出来,这才是动用超额准备金利率的意义所在。

03 存款基准利率为何不动?

有一点市场预测失败了,蓝白也预测失败了,央行考虑再三,还是没有动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副行长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作出了回应。

他说:存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压舱石”,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充分评估。目前,通胀水平比较高,CPI在今年前两个月处于5%以上的高位,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1.5%的水平。

另一方面,要兼顾经济增长和内外平衡,利率太低会使货币贬值压力加大。此外,存款基准利率跟普通老百姓的关系更加直接,如果“负利率”,要考虑老百姓的感受。

大家看到这段话是什么感受?

我的感受是:央行真的太不容易了!

既要让市场上的钱变多,降低大家的贷款成本,让经济活起来。

又不能让老百姓手里的存款“变毛了”。

既要保证贷款利率下行,降准、降LPR、降OMO利率,降MLF利率,这一套组合拳用下来还不行,就用超额准备金利率,一次降个够。

又要保证大家的钱放在银行里能保值,让老百姓老有所依,存款基准利率兹事体大,还需要再斟酌。

放水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入分化加剧,这是经济规律。

坚持不降存款利率,让各位手中的票子减缓贬值速度,是对老百姓负责。

正如去年央行行长所写的那篇著名文章里所说:

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适当的货币条件可以促进财富增长,不适当的货币条件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和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

时隔一年,再看这篇文章,才明白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口号好喊,键盘好打,一个影响全局的决定,没那么容易下的。

04 低收入者的慰藉

中国人跟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存钱。二是买房。

房地产销售面积从1亿平米膨胀到17亿平米,翻了17倍,只用了20年。

央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有何影响?

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储蓄率增至51%的巅峰,目前仍维持在45%以上的水平。

开放40年,房改20年,我们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件,90年代的下海潮,1998年的金融海啸,2003年、2008年的风波。

现在又刚刚从短期事件阴影中走出,这个民族太不容易了。

我们真的穷怕了!

如果央行真的为市场效率考虑,为救急而考虑,存款利率直接降到0,你又有什么办法?

但央行没有这么做,反而动用了12年不见的“上古武器”。

这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未来存款基准利率肯定还会降,现在只是延缓了存款“变毛”的速度和时间。

至少对低收入阶层来说,也算是这个漫长的寒冬里,能感知到的一丝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