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进一步从数据分析认为,一季报创业板的增长亮点在于,高增长占比接近20%,分布在电子、电气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截止4月10日,创业板一季报预告已披露完毕,周末包括安信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发布了对创业板一季报的解读,除了对业绩进行详尽分析外,尤其关注疫情对创业板公司的影响。
2020一季度创业板(剔除温氏乐视)预告盈利同比增长(按照均值法测算)为-28.31%,环比2019年全年增速(预计为34.70%)下滑约60pct。
对此数据,安信陈果团队认为,一方面在于受突发因素外部冲击,较大幅度负增长是正常现象;但另一方面,作为“定心丸”的龙头公司业绩依然有韧性。
危与机并存
安信证券具体从数据分析认为,从业绩表现来看,0-50亿、50-100亿、100亿以上市值、100亿以上市值(剔除温氏)2020一季报预告业绩增速分别为-95.16%、-24.76%、6.35%、-9.67%。这点也可以从创业板内部指数板块中得到侧面验证。
剔除温氏后,整体一季报业绩预告同比降速表现优劣程度次序为创业50 > 创业大盘 > 创业板指 > 创业300。其中创业50最为稳健。
安信进一步从数据分析认为,一季报创业板的增长亮点在于,高增长占比接近20%,分布在电子、电气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当我们观察创业板已披露一季报业绩预告高增长企业的行业分布,发现预告下限同比增长在20%以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化工和电气设备行业,分别占比16.28%,15.12%、12.79%,9.30%。”
具体而言,一季报预告业绩高增长的公司主要原因是产销增加带来的营收增长(占比47.97%),集中在电子、电气设备等领域;由并表等因素带来的非经常损益(占比24.39%),集中在计算机、机械设备等领域;直接受益于疫情带动销量的占比不高(12.20%),这类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行业;由成本下降等带来的毛利率上升占比8.13%,主要集中在化工领域。
而谈到疫情对科技行业的影响时,安信则认为,应客观看待,“危”与“机”并存。
从目前披露的创业板一季报业绩预告来看,在直接受益于疫情的科技成长领域中,医药领域较为明显,云经济也有所体现。海外需求方面,共有8家创业板企业在一季报业绩预告当中提及国外需求下滑的风险,预计在二季度开始逐步体现。新基建方面,已经有部分公司体现新基建对于其发展的正面效应。全球产业链变化对于公司影响则较为复杂,目前结论尚不清晰。
而华泰证券则认为,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和2019年年报快报验证市场关注的两点:1)创业板非蓝筹板块年报快报和季报预告业绩增速相比前期预告值有所回落,成为创业板整体年报和季报业绩的拖累项;2)疫情和复工复产影响下,去年年报预喜率靠后的科技制造业(如通信),20Q1预喜率居前,去年年报预喜率较高的中游制造板块行业(如机械、电新),在疫情和复工复产影响下预喜率靠后。
而国信证券则较为关注,受到疫情冲击,创业板业绩增速再度为负。
从板块的动态变化趋势来看,在2018年四季度的财务大洗澡后,创业板业绩增速开始出现持续改善趋势,并且2019四季度增速再度创下近几年的新高,不过从当前的数据来看,2020年一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再度回落至了负区间。
不过国信证券认为,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创业板利润增速出现下滑属于较为正常的现象,不过一方面历史经验显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阶段性的,终将过去,另一方面当前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是最大共识,科技创新大时代已经开启并将延续,所以在疫情的冲击过去后,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盈利改善可期。
如何配置?
那么,面对疫情冲击,到底该如何配置创业板企业?
华泰证券表示, 配置方面,短期关注复产和逆周期调节利好的科技制造业与消费,中长期继续关注2020年有望受益于5G应用端持续推进改善的通信、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等。
中信建投证券则表示,虽然疫情给A股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仍然有一些个股在疫情期间业绩保持稳健,其依据业绩预告披露样本进行稳健个股筛选,筛选条件如下:(1)预告Q1利润下限为正,预告利润增速下限为正;(2)预告增速下限较2019年增速有提升,且高于节前分析师一致预期;(3)节后分析师一致预期较节前有调高;(4)2019Q3年化ROE大于10%,且高于行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