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提示:1、测算2020年收入增幅28%,去化货值1139亿元,可超目标。2、营收与利润增幅评估。3、Fun+协同取地效率,商业收入与利润预期。)来源:多面视界DMviews
2019年的房企赛场,大势趋紧。
全年500强房企总资产增速回落了8.33%,百强的销售增速更滑落到6.5%,而这距离彼时的50.8%均速,仅仅过去了4年。
行业逻辑已经改变,这也正给了一些“选手”结构性的机会。
例如TOP10中的世茂,TOP30中的金科,TOP50里的中骏,都在各梯队中实现了“跑赢大市”的增速。
并且由于中腰房企增速普遍快于头部企业,中骏集团2019年合同销售金额805亿元,同比57%的增幅,显得更快些。
这一数值超出了五十强房企平均增幅40个百分点(中指院数据:均值在16%)。
中骏集团近三年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6%和82%,也远超五十强平均线(平安证券数据:均值分别是39.4%、32%)。
大浪淘沙,能够被“涤荡”出来的公司,往往有自己的一些价值点,多面视界看了中骏2019年的成绩单,感觉它给2020年划出的最大两个价值预期重点——
一个是增速相对稳定的规模;一个是商业可能带来的利润和估值“回补”。
274亿结转1700亿货值 目标增速仅设16%(小标)
2019年中骏集团控股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20.2%。
物业销售贡献了最主要的收益份额,这部分收入213.70亿元,同比增长约19%。
商业租金则贡献了最主要的收益增幅,期内公司租金收入2.85亿元,同比上升约117%。另外物业管理费收入也增长约36%至4.58亿元,项目管理收入增长93%至1.74亿元。
就中骏的业务体量而言,2019年合同销售金额805亿元,较目标700亿元超出15%。
2020年公司设定的目标则是930亿元,增长16%。
“其实我们内部,开发计划还是按照千亿来判断的。”中骏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朝阳在业绩会上直言。
在他心里,中骏的“一体两翼”战略已经开始起作用,中骏未来能够有20%-30%左右的增速。但疫情因素不得不考虑,所以内部适当调低了目标。
这一增速目标,非常非常保守啊。
根据业绩会上管理层透露的信息,2019年中骏并表部分已售未结有450亿元,其中270亿会在2020年结算。
若按照去年平均60%的权益占比计算,2020年并表部分能够贡献162亿收益。
加之,合营联营项目中2019年已售未结规模约460亿元,有280亿会在2020年入账,那么这部分按平均40%的权益占比计算,能贡献112亿收益。
总体上,中骏在2020年明确的结转收入已经在274亿以上,能够有28%左右的增幅,可以实现管理层的预期。
另外多面视界留意到,今年内中骏集团推出的可售货值约在1700亿元,同比增加32.8%。
按照公司2019年67%左右的去化率计算,实际能够完成的销售规模在1139亿元。
可能因为疫情,可能今年房地产“流行”低调,设的目标都比实际能力低,为啥要这么保守呢?
营利增幅要打响“保卫站”!(小标)
据管理层介绍,今年中骏集团的已售未结项目毛利率计划在25%-30%之间,营收增幅预计在20%-30%,这个幅度,确实不高啊。
管理层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个后劲不足的问题。
在2019年中骏集团新增的1100亿元货值中,权益比提升到了63%。伴随并表收益的提升,能够大幅缓解合联营项目较多对营收增幅的影响。
另外多面视界从财报看到,中骏去年新增的46幅土地,64%位于一二线城市;可售货值69%也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主要是在厦门、北京、重庆、苏州、南京等人口净流入城市,有超过697亿元的货源。
这些城市的高溢价能力,对毛利率还是有一定想象空间的。
数据显示,中骏2019年已交付的项目,均价约11143元/平,当年刚合同销售的项目,均价在12728元/平,说明产品溢价能力在提升。
但新增土地的地价比2019的总土储均价贵了,土地成本还是要控制好,才能从溢价里,找到利润啊~目前中骏的毛利率27.6%,今年计划是25%-30%,行业平均线吧,不高不算低。
如果管理层提升利润意识,进一步控制拿地成本,提高产品溢价,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应该可以游出平均线。
商业构想宏大 关键看能力(小标)
未来中骏在拿地和利润上的功夫,或更多会花在Fun+协同取地身上(即结合世界城购物中心和长租公寓联合拿地)。
多面视界注意到,2019年中骏新增的土地,平均成本4872元/平。但用Fun+协同获取的12幅地,平均楼面价约3800元/平,每平方米少花了一千元。
而且这些项目的平均权益占比达到84%,平均住宅商业配比72%:28%。
如果按中骏商住综合体项目平均约20万的体量计算,不考虑税收等成本,粗计组合拿地成本或能比普通拿地成本节省2亿元。
管理层表示,公司预期在未来三年开业11家世界城,商场单体建筑面积在5.6万平-9.4万平之间。
那么设6万平体量的购物中心平均总投入在4亿,两块地省下的钱,就能支持新开一家购物中心。
或许也因为这种循环生长的能力,黄朝阳对商业一翼报以巨大期望。
但他在业绩会公布的数据,有点惊人了——到2025年布局100座世界城购物中心,实现租金收入超过45亿元;布局长租公寓从2万间至20万间,管理租金规模达100亿。
“未来中骏世界城的净收入回报率预计可达8%,目前商铺租约一般为3年,到期续约租金上涨的幅度可达到15%-2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19年中骏集团的租金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117.3%,由已开业的3座购物中心和部分办公楼提供。
尤其南安世界城,目前出租率达到99%,平均租金48元/平/月。这意味着,一个项目贡献了近3000万元的租金收入。
如果中骏集团后续的购物中心,能够保持这样的高水准,陆续将在2020-2022年开业的另外11个项目,能给公司收入带来的增量会很可观。但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准呢...
不过商业有好处,比如带来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他收益增长。
2019年中骏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增加了29.8%至14亿。
虽然不是直接的资金支持,但计入归母权益,能够进一步降低账面净负债率。
财报就显示,2019年中骏溢利40.23亿元,同比增长9.4%;归母核心溢利约26.5亿元,同比增长20.5%。随之净负债比率约为60%,继续降低。
综合而言,中骏集团是TOP50房企中,增长思路比较清晰,且构想很宏大的一家多业务公司。
加之目前公司短债仅123亿元,手头现金239亿元,现金短债比1.9倍,上半年没有大额到期债务,负债压力可控,能够让公司在商业的迈步,稍微大胆一点。
那么效果到底如何,中骏的能力和计划到底怎样,2020年的数据将给最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