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日机甲
东莞市奥海科技中小板IPO即将上会审核。公司主要从事充电器、移动电源等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报告期业绩波动较大。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12亿元、11.53亿元、16.61亿元及9.8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0.68亿元、1.04亿元及0.75亿元。
一、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占9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总监是大专学历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招股书称,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积累和储备。公司已获得专利211项。
这样高新技术企业,人们往往联想到高学历员工。然而,这个企业有点特殊。报告期,公司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成。
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及2019年末,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2445人、3237人、4061人及4700人。受教育程序在高中及以下的员工数量分别为2241人、2955人、3673人及4194人,占各期末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1.66%、91.29%、90.45%及89.23%。
而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41%、3.27%、3.35%及4.64%。
有朋友肯定会想,90%的员工学历只是高中或高中以下没有关系,只要核心技术人员学历高就可以。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核心技术人员的情况。
招股书披露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3人,分别是实控人、董事长刘昊,副总郭修根,研发总监游碧锋。
游碧锋这个研发总监是大专学历。
刘昊是中专学历。
只有副总郭修根是本科学历。
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含量到底如何?这样的技术团队下,招股书声称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积累和储备”是不是太幽默了一点?
二、2016年末应缴未缴的五险一金金额为945万元,称员工对五险一金有抵触情绪
2016年12月底,公司拥有员工数量2445人,其中,2092人未缴纳公积金,857人未缴纳工伤保险、951人未缴纳养老保险、941人未缴纳医疗保险、969人未缴纳失业保险,948人未缴纳生育保险。公司当年应缴未缴的五险一金金额为944.85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5.91%。
招股书解释:未缴纳的五险一金主要是员工对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不理解,参保意识淡薄,对五险一金冲淡了工资抱有抵触情绪。
2017年,每种保险和公积金未缴纳的人数约40余人,公司应缴未缴的五险一金金额为268.64万元。到了2018年和2019上半年,五险一金应缴未缴的金额分别减少至71.01万元和36.02万元。
三、报告期向参股公司关联采购较多,关联方比较异常
深圳市亿能科技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深圳亿能本是亿和精密全资子公司。2015年12月,公司以960万元人民币的金额受让15%的股权,当时深圳亿能估值6400万元,与其注册资本相等。刘志彬以同样的估值受让34%的股权。本次转让后,亿和精密、刘志彬、公司分列深圳亿能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
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公司向深圳亿能采购商品的金额分别为105.05万元、1586.03万元、10808.92万元及178.38万元。
招股书披露,公司2015年开始引入深圳亿能,2016年初完成供应商认证,2016年处于考察期,因此交易量较小。2017年深圳亿能供应的几款主要胶壳对应的充电器销售较好,因此2017年采购交易规模较2016年增长较大。2018年进一步增加了采购量。2019年1-6月,与深圳亿能之间的采购金额下降,主要是因为2018年大规模交货的胶壳型号本期需求量下降,深圳亿能没有更新新一代产品的模具,不再向公司提供新的胶壳型号所致。
但深圳亿能2018年、2019年上半年都是亏损,分别亏损226万元、239万元。
招股书披露深圳亿能最新的股权结构为:
刘志彬成了第一大股东,亿和精密以持股30%的比例退居第二。增加了珠海横琴智创、通泰资本这2家股东。
登录“天眼查”,发现刘志彬自2014年8月起就任深圳亿能执行董事、总经理,至今仍然是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刘志彬早在2016年12月成为深圳亿能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0%,亿和精密的持股比例为30%。
“天眼查”显示,深圳亿能自身风险有5个:
1、 曾因未及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
立案日期是2020年3月30日,执行法院为深圳宝安区法院,执行标的63967。
2、曾因承揽合同纠纷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诉。
发布日期为2018年5月17日。
3、曾因劳动争议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诉。
发布日期为2019年4月19日。
4、曾因买卖合同纠纷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诉。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2日。
环保处罚信息为:
决定书文号:深光环罚字(2018)第077号
处罚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环保局
违法行为:未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处罚日期:2018年5月24日
处罚结果:罚款20万元;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
问题来了,深圳亿能作为供应商,其供应的产品胶壳并非供应紧缺的产品,公司为什么要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成为股东呢?还有一点不正常的是,深圳亿能2018年是亏损226万元,说明经营得不好。而公司2018年向深圳亿能的采购金额是1809万元,为成为股东以后3年间采购金额最高的一年。深圳亿能,被法院强制执行,又被环保罚款20万元,说明该公司诚信度差、守法意识差。
公司受让深圳亿能15%股权这个交易,商业理由是否合理?是否有利益输送?
综上,公司业绩波动大,关联采购较多的关联方比较异常,公司员工90%是高中及以下学历,3名核心技术人员中,研发总监是大专学历,还有一名是中专,只有一名本科学历。这样的公司技术能力会高吗?市场竞争能力会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