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峻教授专访: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衰的“不解之缘”

黄峻教授专访: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衰的“不解之缘”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心功能受损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贯穿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作为抗“交感风暴”的主力军,可以有效阻断心血管事件链,从而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值此美托洛尔研发50周年之际,本次专访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黄峻教授,讲述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领域的应用历程

黄峻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独特生物学效应

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影响心肌细胞中的β1受体,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从而加重心功能损伤,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长期的交感刺激,又会导致心肌细胞β1受体的数量减少,使心肌收缩力下降,长此以往反复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从药理学效应来看,β受体阻滞剂阻断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能够有效阻断心血管事件链。此外,对于心肌收缩力不足的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生物学效应,使心肌细胞自身的β1受体数量恢复正常,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

心衰金三角地位毋庸置疑

以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来看,未来数十年内,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心衰金三角方案基本不会改变。哪怕如今有许多新药问世,但均不能改变目前金三角的治疗格局,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此外,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患者的心率控制方面是主力军,而且是优先选择的药物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对β受体阻滞剂的质疑和挑战,但一个药物能够持续几十年在临床广泛应用,是基于丰富的循证依据佐证,更是经过了大量临床研究考验的。

心衰治疗中的应用规范

首先,急性心衰期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急性心衰在经过积极控制、病情平稳后,即可开始启用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递增治疗,直到达到目标剂量。

对于稳定性冠心病而言,我国2018新版指南明确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初治治疗药物,对于不稳定的心衰患者,若无禁忌症,也可以视个体情况小剂量应用。因此,在整个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只要不是急性失代偿阶段,均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达到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目的。

心衰合并症中应用广泛

心衰患者常伴有很多合并症,对于临床医师来说,不但要明确患者心衰的诊断,寻找基本的病因和诱因,还要明确患者的全身状态和合并症。如若有合并COPD、SAS(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贫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等疾病的患者,除了控制心衰症状,也要积极处理合并疾病。

β受体阻滞剂对所有的这些合并症,除外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并没有绝对的禁忌。对于肾功能损害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使用剂量不会影响肾功能;对于COPD患者,未合并支气管哮喘者也可以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项大样本量的UKPDS研究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跟其他药物相比没有差别,且死亡率反而更少。因此,对于心衰合并症来讲,β受体阻滞剂并没有绝对的禁忌,但如何合理规范地使用仍是临床医师需要掌握的重点。

基层教育进展显著

未来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医师协会、心衰学会和众多临床医师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基础建设。目前在基层提到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心衰金三角”,可以说家喻户晓,这是一个显著的成绩,也离不开各位临床医师的不懈坚持与努力。

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管控,就高血压来说,经过了社会各界数十年的共同努力,现在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均有显著改善,未来也希望国家医保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能够更加重视心衰、重视心血管疾病,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争取实现全民健康管理的长远目标。

黄峻教授专访: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衰的“不解之缘”

结语

美托洛尔始终坚守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第一线,是基于数十年的循证依据佐证,也离不开心血管医师的信赖与支持。美托洛尔虽然已久经沙场、历经考验,但是在现代医学的治疗条件下,怎么将其更好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空间。未来也希望美托洛尔能够与各位临床医师携手共进,成为惠及更多患者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