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物质的总称,这些物质需要与特殊的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才能溶于血液,才会被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而发挥生理作用。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甘油三酯的升高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但主要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于是人们意识到,只有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总胆固醇中有两种物质更为关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而高密度脂蛋白,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因此目前常用的降脂药,就是针对这些关键的血脂指标发挥作用的。真正意义上的降脂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陆续上市,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五种:
1、他汀类降脂药,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都有效,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主要品种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等。归类为中药品种的血脂康也是一种类似于他汀类的降脂药。
2、贝特类降脂药,这是另外一类重要的降脂药,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尤为显著,主要品种有: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等。
3、烟酸类降脂药,是一种B组维生素类降脂药,只有在大剂量服用时才会发挥降脂作用,因此不良反应较高,只能作为其他降脂药的替代品种;
4、胆酸螯合剂类降脂药,主要品种有 消胆胺、考来替泊等,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也较多,也是其他降脂药的替代品种;
5、新型降脂药,如依折麦布等,还有一些未在国内上市的降脂药等。
服用降脂药的时候,还需要定期监控自己的血糖指标,因为这些药物降脂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服用降脂药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所谓的横纹肌溶解症,服药期间要特别留意自己有没有肌肉酸痛的表现。所有这些降脂药,都有各自的降脂特点、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都是需要通过医生的处方才能服用的,患者千万不可擅自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