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重症医学责无旁贷!”1月24日(大年三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在科室微信群里发了这句话,随后群里两百多名小伙伴纷纷响应,字里行间透露出上前线的决心与勇气。这些聊天记录杨毅每看一遍都会热泪盈眶,“大家面对疫情的决绝态度,并不是偶然,是医者精神的传承。”
△邱海波
杨毅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的得意门生。这次疫情中她留守在江苏,指导省内各家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在她眼中,邱海波带来的学科文化,推动着重症医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也是中大医院“重症医学邱家军”的精神支柱。
他很拼,有时还有点“不近人情”
“我和邱教授一同工作有20多年了,他是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谈及恩师邱海波,杨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责任”二字。“作为医生他有医生的责任,作为老师他也有老师的责任。规范临床行为、培养年轻医生,事无巨细。”重症医学科是邱海波的生命,只要学科进步了,他就会非常开心,但凡有一点点不好,就会特别焦虑,然后一定要把学科带动得更好。
除了作为医者、老师的责任,杨毅笑着说,“凶”也是她对邱海波的印象之一。团队成员觉得他凶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情感,他是个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是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大家长。杨毅还记得当年邱海波生病住院,自己好心去看望他,但由于当时一项任务没做好,他就特别生气地说:“不要来看我,赶紧去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你们都不用管我!”
“他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就会严格要求我们达到那个目标。”杨毅还透露,生活中的邱海波特别和蔼可亲,在团队活动中,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他的‘凶’也许全是爱吧,希望大家做得更好一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感染着所有人
2月24日,邱海波接受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他说,现在全国10%的重症医生集结在武汉,集结在湖北,同时还有大量的国家医疗队在这里。他们有信心把重症病人和危重病人的病亡率降低,有信心打赢这场抗疫的战争。邱海波的发言,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致敬这位奋战在前线的抗疫英雄。但是在杨毅和团队成员眼中,他带来更多的是榜样的力量,感染着所有的人。
作为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的工作不仅仅是管好一个病人这么简单,还要管好一个学科。杨毅说,这些对他来讲都是最重要的东西,重症医生这个身份等同于他的生命。
55岁的邱海波已经在重症医学这个岗位上干了30年,只要是在工作中,鸡血就打得满满的。“我们也会对他说,你要好好的,注意身体,这样才能救更多病人。可当真的遇到各种事情时,他就是个‘鸡血王’,义无反顾带着团队战斗在一线。”杨毅回忆起自己的研究生时代,那时做动物实验需要亲自去买,邱海波作为导师,都是跟着大家一起坐着小货车,把动物从安徽拉到南京。
从小事做起,才能把握全局。杨毅认为他对病人的管理、对这份事业的态度是顶天立地的,“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往上、往下该怎么做,他都一清二楚。”
冲在一线——“邱家军”精神的传承
从2003年非典开始,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中,都会有邱海波的身影。他认为,重大突发事件中,一定有重症病人,所以必须要去,只有在前线了解病人的情况,才能指导团队共同提高救治水平。
任何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会经历重症阶段,重症医学恰恰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最有力的一个武器。“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都有共同的临床过程。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发生了重症去干预,如何预防重症的发生,也是重要工作。”杨毅说,在这次疫情当中,他们也在研究怎样提前干预重症的发生,以及在普通病例中,怎样尽可能早得识别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的人,不让他们变为重症。
“邱教授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医者的责任推着我们要不断去学习,这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目前,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有十几位骨干医护支援湖北一线,杨毅还记得1月24日在群里的动员,年轻医护的发言,让她很受感动。她说,医学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总有人要往前冲。他们不是不知道前方危险,而是在重症病人面前忘了,这个时候真的就忘了。
“邱教授带来的学科文化,是推动学科不断往前走的动力,我真的非常骄傲有这样的老师,也很骄傲有这样一个团队。”杨毅这样说。
“医教研”一个都没耽误,希望做出重症医学规范化管理平台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杨毅留守在江苏,指导省内各家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诊治,邱海波到达武汉之后经常和她、和团队有患者救治上的交流。武汉的病人情况怎么样?江苏的病人呢……“他会把在武汉的救治经验告诉我,我也会把在江苏的体会告诉他。”
2003年,邱海波是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当时杨毅还和同学一起去送过他。这次疫情与17年前相比,她更相信科室的能力,相信能更好地保护病人。这次老师再赴前线,杨毅在电话里也嘱咐他和同事们都要保护好自己。她说,送别总是难过的,但是送出去,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壮大,邱海波功不可没。这么多年下来,邱海波的重症医学团队不管是在临床、科研还是教学,一个都没有耽误。“我们不仅面对医院的病人,还承担着各种培训,就是希望做出重症医学规范化的管理平台,让所有重症病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得到共同的治疗。这也是邱教授追求的目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马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