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点,在市一医院南院,省首例重症新冠肺炎合并消化道穿孔的71岁的陈老爷子治愈出院,他含着泪说:“是医护人员2O天夜以继日的抢救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今天从病房走出来了,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记者在现场看到,历经风险的陈老爷子康复后精神矍铄,在医护人员的陪问下走出病区,他还和重症医护组的医师护士们合影留念,他要把这一刻的喜悦永存心中。
生死较量
陈老爷子是2月9日入院的,他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他进了传染病专用负压手术室,重症病区的专家们屏气凝神,对一位新冠肺炎重症合并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的老年男性实施腹腔镜手术,这是我省首例重症新冠确诊患者实施的外科急诊手术。
2月12日凌晨3点,罹患新冠肺炎的陈老爷子又突发剧烈胸腹痛,市一医院医务科科长程晓叁立即组织重症、心血管、消化、呼吸、普外科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紧急会诊,考虑患者高度合并有十二指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立即对患者完善检查,并联合省、市专家会诊讨论,决定立即手术。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这得益于市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外科二级主任医师、疫情防控指挥部组长曾强凭借极强的职业敏感性,在1月26日,疫情防控伊始,便要求院内各科室做好防控指南与应急预案,医务科、护理部联合麻醉科、手术室及外科相关科室进行多次新冠病人手术的应急演练。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术要直接面对被病毒感染的呼吸道,是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最大的操作之一,麻醉科张忠主任反复和科室同事进行演练和做好预案,麻醉师谭敏和严俊接到紧急任务时,毫不犹豫地迅速做好术前准备走上了战场。
由于患者是重症新冠肺炎,手术中的暴露风险极高,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最高级别的防护,时间紧急,普外科主任黎少山、胃肠科学科带头人唐珍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副主任医师谢平、刘懿轶快速进行全副武装:洗手衣、防护服、手套、护目镜、胶鞋、靴套、正压头套……穿戴完毕后身体活动度、眼睛可视效果、操作手感都会大大降低,手术医生要面临比平时手术更高的挑战。
“在走进手术室前,内心也有些恐惧,但是一上手术台,就什么都不会去顾虑了。”想起当时的情形,谢平感到非常自豪。整个医护团队全神贯注、默契配合,用过硬的专业技术与新冠肺炎病毒“过招”,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历时四小时,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最强团队
由于身上多种疾病缠身,让陈老爷子的康复之路显得异常艰辛。
为了确保患者能顺利康复,李四海主任、韩钱鹏主任、易魏主治医师、余海峰主治医师都是主动请愿加入“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重症医学和感染病治疗精英,他们围绕病人的恢复组成了医院最强团队:术后引流管管理、心肺功能评估、预防感染、容量负荷等等,加上新冠病毒的攻击,他们和病人需要接受一个个术后挑战。
重症组还将床旁超声、血气分析、床旁血滤等设备技术及时应用于病人抢救。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感染关、营养关、呼吸关等决定患者生死的关卡。
为了陈爹的逐步康复,感染科重症组5名医生、6名护士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这里容不得任何侥幸,我们很难接受由于自己没有考虑到的细节而出现意外。”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韩钱鹏时刻绷紧神经。
高超的医技挽回了陈老爷子的生命,经过专家们给予氧疗,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加强营养支持,肺功能康复,心理康复,中医调理,控制血糖血压等处理,陈爷爷病情一天天好转了。
参与会诊指导的湖南省指挥部彭再梅教授感慨地说,“患者的痊愈是医院多学科精准施策,联合诊治取得的成效,更是医护团队精湛技术和无私奉献精神完美结合所取得成功的。”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我市累计治愈115例。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弈萱 通讯员 何克勤